-
制造“个人崇拜”话题并不高明
近期《经济学人》的一篇文章指出,应警惕中国可能出现个人崇拜现象。这可能把试图深入了解中国政治的读者引入歧途。为实现中国梦,使中国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个国家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变革,但某些批评者对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全文]
-
2015年,中国外交五大成就最亮
这一年,中国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全球领导者的作用。这与中国提出的新口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相一致,它意味着中国将在拥护国际关系新思想的同时谋求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和实力。中国的影响力和实力确实在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发展仍是当务之急的非洲和拉丁美洲。[全文]
-
领导说了,让你们尽情吐槽(日媒点名观察者)
中国正努力打造全新软实力,一批新型智库应运而生,为中国思想和中国话语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在新型智库的助力下,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思想”,及时地发出“中国声音”。其中有三家智库,是每一位想读懂中国的人都应该关注的。[全文]
-
沈大伟算是中国问题专家吗?
我自己的研究项目发现,即使对于最自由开放的中国人而言,只要政府在应对腐败、环境污染和贫富不均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这一人群对自由和民主的渴望也会迅速减弱。民主被看成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无视这一事实就会严重误读当代中国政治。[全文]
-
请旅美中国留学生谈中西政治制度
理解世界,不在于有什么现成答案,而在于能问出什么样的问题。西方媒体的问题类型我们早已熟知,常常指向政府,比如中国人是否喜欢自己的政府,中国人是否爱美国政府。美国人的问题意识和美国的文化领导权相称,也影响到很多中国人的思维。即便如此,纽约时报中文网最近刊登的一则调查报告还是颇有趣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