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时期的陈伯达:跟准一个人
1939年3月,陈伯达在延安被调任毛泽东秘书。1970年8月,陈伯达在庐山被毛泽东发动的“批陈整风”运动打倒。三十余年政治秘书生涯中,陈伯达的学问是三流的,政治是二流的,文笔是一流的。延安时期,他在毛泽东思想形成中的作用被海外学者高估了,在毛泽东领导下思想路线斗争中的作为被低估了。[全文]
-
一战前后的美国来沪移民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后岁月,上海是大多数美国人移居中国的目的地。[全文]
-
中国历代定都与迁都:龙兴与汰旧
迁都往往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条件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迁都案例中,有的因素凸显,而有些不那么突出。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天命自居,对国都的选择与营造极其重视,一旦确定就不再轻言迁都。无论被迫迁都还是主动迁都,统治者常常要冒着很大的政治风险和社会压力,更考验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主动迁都者尤甚。[全文]
-
“九八代”:西班牙的“五四”作家
正是在被称为“九八代”的一批西班牙作家那里,西班牙成为一个问题。1898年祖国在与美洲的那个新兴强国交战中的惨败,促使年纪尚轻的他们积极思考西班牙的命运,在承认欧洲先进国家文明成果的同时反思本国文化的价值。我们很容易因之而联想到我们的“五四”。他们是否知道彼此?撇开异同不谈,西班牙九八代文学可曾影响过中国现代文学呢?[全文]
-
冬季减肥靠谱吗?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直有“冬令进补”的说法。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物质丰富、营养充足的时代,很多现代人都为自己裤带渐紧而烦恼,在美国网站一项有关新年愿望的调查中,超过800万人次的参与者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共同心愿就是“减肥”。冬季也确实是个肥肉蓬勃滋长的时节……[全文]
-
周景良谈建德周家
安徽建德周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特殊影响的望族。第一代周馥是清末蜚声一时的封疆大吏;第二代中,近代工业、教育先驱与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周学熙,允推杰出代表;第三代中,周叔弢为实业家及古籍收藏家,周叔迦为佛学家,周明达为数学家;到了第四代,更出了周一良、周珏良、周艮良、周杲良、周以良、周治良、周景良、周震良、周煦良、周炜良等著名学者、教授。[全文]
-
朗教授打假,亨廷顿院士梦泡汤
朗是1985年入选的院士,他反对亨廷顿的提名,认为亨廷顿干的是“伪科学”。结果,亨廷顿落选。第二年亨廷顿卷土重来,再获提名,朗再次反对,亨廷顿再次落选。这个被称为“朗vs亨廷顿”的事件是美国学术界的一件很有代表性的事件。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此事:硬科学对软科学,难科学对容易科学,科学对伪科学,左派对右派,激进对保守,耶鲁对哈佛,等等。[全文]
-
1970年代“民族主义论战”与台湾庶民身份认同
1963年,初中生郑鸿生在家中餐桌上大加抨击日本的行为。郑鸿生的父亲却为日本政府辩解了几句其为难之处,遭到了郑鸿生更理直气壮的反击,父亲当时无话可说,只得吃饭。很多年后,郑鸿生终于有能力反思这样的代际差异:父亲出生在1910年代,接受的是日本殖民的现代化教育。[全文]
-
全运会54年四度变革史
9月12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沈阳落下帷幕。在54年的历史中,全运会这个代表着中国体育最高水平的综合大赛有着各种各样的烙印:政治手段、大国论、举国体制、奥运战略、锦标主义、地方体育官员考核、城市营销……这些标签的存在并不影响它紧扣时代的脉搏,在社会变迁中一次次迎来自己的转型。[全文]
-
书评传统是英美政治传统的延伸
英国有一个“毒舌奖”,专门颁给言之有理但攻击性最强的评论。《纽约书评》如果想找比较刻毒的书评,就找英国的书评人。英国书评的传统是政治传统的延伸,议员可以互相谩骂攻击但仍维持一定的友谊,而这个,书评界也可以有。英国不像东亚,没有面子问题,可以对骂,而过后,一起喝茶吃饭也完全没问题。[全文]
-
新加坡:一张车牌一套房
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拥有一辆车是个昂贵的梦想。最便宜的拥车证的价格几乎等同于当地一套两室一厅。不过,对于新加坡政府来说,拍卖拥车证以来,控制车辆增长的效果却颇为明显。其细致独到的竞拍系统令人咂舌。可以说,新加坡有着“更贵的车牌,更好的交通”。[全文]
-
猫的艺术史:神明和恋人
古埃及人崇拜这个世界,他们对于猫的气质了解颇深。猫的反复无常、咄咄逼人在他们的女神身上展露无遗。这些想象都是基于当时人们的各种刻板印象,包括它们认为女性是不可预知、无法驯服的,因此像猫一样危险……[全文]
-
瓦格纳的“七宗罪”
我们决定用最严苛的标准去回顾、评述他的人生。关于瓦格纳“失败”的为人,不同时代的口诛笔伐屡见不鲜。而将以下罗列的专属瓦格纳的“七宗罪”堆叠起来“垫”在他脚下,就足以将他“供上神坛”,傲视众生。[全文]
-
张爱玲参加过土改吗?
近年来,“张爱玲土改说”争议不断。“张爱玲版”土改小说真实与否的问题,其中涉及张爱玲是否亲身参加过土改。张爱玲的土改经历,曾有三人提及。经深入分析,各自都存在疑点。[全文]
-
基尼系数怎样调查才靠谱?
事实上,高收入者的收入难以调查清楚。因为很多高收入者都会低报收入,隐藏灰色收入。对此,西南财大在抽样设计中就希望多抽取富裕地区和家庭,但这种做法“肯定会造成样本中富裕地区和富裕家庭的比重相对较大”。[全文]
-
梁启超禀父书:永远无法寄达的家书
《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收有梁启超1916年致父亲的四封家书,梁在写信时不知道其父已经去世。这四封家书足以彰显任公先生在护国战争中先国后家、牺牲绝大的心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