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从云南临沧考察说起
近几年,部分舆论一直在向社会灌输:随着经济高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化,中国的发展方式根本不可持续。然而,笔者最近在云南、西藏等地的考察发现,现实正一步步击破这些似是而非的谎言。[全文]
-
媒体的选择性义愤填膺何时休?
一位网友调侃得好:“现在一个企业出了事故,判断其是国企还是私企的办法非常简单:铺天盖地报道痛骂的就是国企,一声不吭或很快没声音了的就是私企。”最有趣的是,中国的许多媒体口头上、原则上标榜支持私企,可是实际操作中却都在鼓吹支持令私企陷入困境的经济政策。[全文]
-
居民收入跑输GDP,消费驱动还灵吗
今年以来,居民收入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跑输GDP。这一事实证明,最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之后所盛行的说法:“降速提质”与“GDP慢下来不要紧,收入会照样跑赢GDP”之类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全文]
-
你们能举出一例杀医案件,是医疗体制所致吗?
又有一名医生被打死了。5月18日下午,数名男子带着一名儿童来到湖南邵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就诊。医生王俊正在做着手术,说该儿童伤情并不严重,等做完手中的手术后再来处理孩子的伤口。这几个人不乐意了,就围殴王俊医生。这是中国杀医暴行中最新的令人发指的一幕。这根本不是什么“医患冲突”,这也与医疗体制无关,这就是行凶杀人,这就是纯粹的刑事案件。[全文]
-
还在说号贩子是因为公立医院垄断?不能上当!
中国医疗领域早已全面放开,充分实现了市场化,就数量而言,早在数年前,就有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各占半壁江山之说。而大多数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每日人头攒动,大多数私立医院门可罗雀,这非但跟垄断不沾边,反而是市场竞争或患者自发选择的结果。媒体人天天埋汰公立医院,为私立医院鸣冤叫屈,可生病的时候,有几个去找某某系大夫的?[全文]
-
《老炮儿》们,别当炮灰!
《老炮儿》的反腐叙述太表面化、简单化了,没能进一步反映出前述更深层、更多面的事实来。反观《私人订制》,在坚决主张反腐的同时,没有局限于大而化之地喊两句“官民对立”的口号,不仅批判了贪腐官员,对某类“先富集团”也没有留情面。[全文]
-
比起基辛格,施密特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早在十年前施密特就已经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正伴随着产业升级时,如今中国媒体却掀起了一股贬低中国产业水准的舆论浪潮。媒体在贬低中国的同时,常常伴以美化或神化西方,这其中被利用最多的就是施密特的祖国——德国。[全文]
-
没有速度就没有质量
与近年来某些舆论宣扬的“降速提质”论相反,保持增速与提高质量息息相关。经济质量的提高,意味着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增加新的设备,这就需要企业增加新的投资,而只有在利润预期明确、即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速度与质量并不是对立的。[全文]
-
说中国科学家得诺奖是做梦的言论都被他收集到一块了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对这一消息最感意外的,非中国部分主流媒体人士与学界人士莫属。[全文]
-
有人嚷嚷“国企改革停滞”?好事!
原来主张将混改变为新形式私有化的一些人物,纷纷开始对“国企改革停滞”表示不满。这表明,“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现象,没有大规模出现。本轮改革是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本来就经营得很好的国企或者潜力很大的国企,为什么一定要混改掉?[全文]
-
如何治雾霾,工业党有话要说
《穹顶之下》提供了一些事实,但是在提供药方时,依旧免不了简单化,免不了概念先行。节目中的观点认为打破现有“能源体制”,拆分并私有化中石油与中石化,中国就能告别雾霾——这不是环保话语,这是意识形态话语。[全文]
-
不懂马桶圈,只知福岛要靠中国泵车
中国政府领导人忙着满世界推销高铁、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笔者觉得安倍应该在某些中国文化人的启发之下,推销马桶盖,一较高下。举世皆知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为何在某些人眼里,日本工业竟然因为一个马桶盖就由徐娘半老变为红颜永驻了呢?[全文]
-
扣在降息降准头上的三顶帽子
中国“市场派”操控的舆论很诡异:他们鼓吹高增长不好,但等意见被接受后,又惊呼中国要崩溃了;他们强烈呼吁减轻企业负担,又在经济下滑严重的情况下反对降息降准——可是不降息降准,又如何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呢?[全文]
-
别忽略“农妇命丧派出所”,也别忽略事实
新年伊始,一件件爆炸性悲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而去年年末一个妇人的悲剧也不该被遗忘。但一直关心“恶意欠薪”的笔者,在阅读“太原踩发”案的大量报道后,却对一个问题惴惴不安——断定系“欠薪”引起,目前是否尚缺乏足够的依据?[全文]
-
是三一还是美国法治的胜利?
那些膜拜美国的中国媒体声称,三一告赢奥巴马不过证明了美国是真正的法治社会。法律其实不是先验的或独立的,而是现实力量对比和博弈的结果。美国法律不得不向新的实力对比屈服,对自己进行改变。[全文]
-
办私营铁路是为了“反垄断”?
中国首条私营铁路罗岑铁路骗局被曝光。那些抨击“铁老大”垄断的人,并不是想另起炉灶建设新铁路,而是想吃现成的,将铁路“民营化”纳入私囊,然后逼政府修改政策获取暴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