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能够团结印度人民?莫迪想到了这一点
莫迪想“再造印度”,方法之一是用宗教范式取代世俗主义,各宗教要按印度教说的做。如北方邦的首脑是比较极端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他规定北方邦境内杀牛是违法的。所以北方邦最近有宗教骚乱、仇杀,还有穆斯林因吃牛肉被印度教徒打死。[全文]
-
中国人最难以理解印度这一点
印度为克服种姓歧视,为低种姓在上下院和教育系统中保留了大量席位。这种政策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很多人明明来自高种姓家庭,要往上钻、蹭政府优惠政策,甚至上街游行,说我们这种姓其实历史上是低种姓。[全文]
-
“莫迪医保”想帮穷人看病?别逗了
在选举迫近,但经济指标又难以令人满意的背景下,推出“莫迪医保”就像是给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选情打了一剂强心针,对他们吸引印度中下层民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莫迪医保”在理论上的政治可行性。[全文]
-
就因为向中国学习,马尔代夫成了西方的眼中钉?
国际舆论对马尔代夫隐现的“中印之争”极为热衷,迫不及待地希望马尔代夫成为两个亚洲大国赤裸角力的战场。这种对于“大国博弈”的关注牵自然可以吸引眼球,但是却可能遮蔽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对于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海洋小岛国对于自身发展模式的选择和争论。[全文]
-
奉行美国战略就要沦为二流国家,印度能忍?
美国希望印度能够直接发挥牵制、制衡中国的功能,但是印度却不甘心做美国的棋子,而印度希望美国将其视为平起平坐的大国伙伴。这一战略期待差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对于其对印政策的成果转化机制产生了怀疑,不愿贸然推进其的对印亲善政策。[全文]
-
莫迪到底看中了新干线的什么
从战略上来说,印度对于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中国高铁抱有怀疑,认为把高铁这种维系国运的基础设施交到中国手里不放心。有意思的是,印度铁路方面强调,之所以选择日本技术而不是中国技术,是因为日本新干线历史上没有发生任何线路事故。[全文]
-
莫迪废钞失败,却可能成就了史上最大的洗钱运动
虽然废钞令宣告技术性失败,但无妨其成为各取所需的热闹卖场——中下层老百姓收获幸灾乐祸的心理快感和替人排队的蝇头小利;富人和权贵一举完成了大额现金资产的彻底洗白;印度人民党和莫迪树立了改革威信,促进了其他议程。那么,最后究竟谁受伤了?[全文]
-
为什么印度“大师”满地走?
以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命的印度人民党2014年上台以后,有把印度教、印度传统文化、印度教大师们都聚拢到民族主义旗下的趋势。古尔米特也不例外,除了精神修炼和嚣张的装扮以外,他也非常喜欢将自己与印度国旗、国徽等政治符号对接,以彰显其民族主义的本色。[全文]
-
莫迪伸手试探了下特朗普,握力如何
与莫迪前几次访美的声势浩大有所不同,此访定的调是工作访问,而非国事访问。显然,特朗普的特立独行使得印度甚为焦虑,因此在莫迪还没有摸清楚特朗普底牌的时候,这次访问更像是一次探路。[全文]
-
缺席一带一路峰会,又要加入上合,印度打的什么算盘
虽然加入上合组织曾是印度的夙愿,但是当前的国际局势和国际间力量对比,都已经使印度的心态和动机不复当年。站在印度的角度看,加入上合组织与其说是积极谋取战略主动的行动,不如说是对潜在不利局面的对冲举措。[全文]
-
印度与一带一路并非没有合作点,大可不必纠结
对于同属“一带一路”内“六廊六带”项目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印两国已经在今年举行了第三次专家组会议,取得了可观进展。可以期待,中印两国在务实的基调上,可以发挥更强的互补作用,结出更多合作果实。[全文]
-
1949年印度远超中国,为什么现在反被甩几条街
虽然独立后几年工业化建设搞得风风火火,但是印度很快就出现了后劲不足的严重问题。与中国、苏联不同,印度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并没有相应的社会和政治机制与之配套,这就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从资源动员到运行体系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全文]
-
印度优秀工程师那么多,为什么是中国抓住了全球化机会
优秀工程师的重要价值要随着经济发展,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爬显才会显示出来,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成为主流产业之后。海量技术人员再加上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这就是中国可以把一切貌似高端的产品一样样“白菜化”的秘密配方。[全文]
-
莫迪登高一呼,自有应者云集
志愿团的专职干部必须是志愿者中“久经考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战士”,其中一项基本要求便是要宣誓为组织奋斗终身,且终身不娶。在印度教的宗教感召和民族主义的使命召唤下,这些专职干部有着很强的奉献精神,使印人党获得了坚强的组织内核。[全文]
-
莫迪又赢了,真的“法力无边”?
印度人民党把北方邦的选举议程从“低种姓vs高种姓”“贱民vs其他种姓”“印度教徒vs穆斯林”的族群叙事,转化为简单而有力的“发展vs不发展”的发展叙事。而任何强调“族群”认同的政党则可能被视为“反对发展”,难以获得道义制高点。[全文]
-
“数字印度”,不再是你认识的那个“神奇”国度
受制于薄弱的政府执行力和强大的地方传统势力,印度政府一直难以对社会实施全面、有效的管控。但最近两条关于数字身份证的新闻,也许预示印度综合国家能力将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