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语”近人——“护蓝”“增绿” 习近平殷之切切
习近平对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高度关注,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他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多次提出要在“护蓝”“增绿”上下大功夫。习近平都有哪些相关论述,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带您一同了解。[全文]
-
习近平心中的绿水青山是什么样子?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在碧波荡漾的洱海边考察时,殷切叮嘱当地干部。他要求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全文]
-
“单独二孩”一年,“婴儿潮”却没来
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近一年,在新的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曾预计,每年将新增人口200万。然而,这一预期却遭遇了“冷淡”的现实……[全文]
-
光天化日下群殴环卫工,底气何来?
25日,东莞发生群殴环卫工人的恶性事件,有的甚至手持铁棍,致多人受伤住院。据警方初步调查,某公司因劳务纠纷而授意打人。矛盾升级的苗头为何没被扑灭?[全文]
-
亚信会议将给哪儿降温?
亚洲地区安全形势复杂,不稳定因素不少,如何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与威胁,是亚洲各国都在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观察人士指出,借助接任亚信主席国之机,中国将为亚信机制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消除亚洲传统争端。对促进阿富汗稳定、推动伊核问题和巴以问题的解决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全文]
-
新华社:菲方若继续为非作歹 中国将强硬反制
6日上午,两艘中国渔船在中国固有领土南沙半月礁附近作业时,遭遇菲海警拦截和鸣枪威胁。其中一艘渔船被当场扣押。在中国的海域内武力扣押中国渔船、暴力抓捕中国渔民,这是菲律宾对中国赤裸裸的挑衅,不仅粗暴践踏了中国公民的人权,也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上演这样一场闹剧对菲律宾而言绝对是损人不利己。[全文]
-
英媒:埃及局势表明民主与自由间不是等号
埃及自由派人士可能会有同感,他们正在忍受大众民主带来的种种后果。在埃及,约有40%的选民不识字。埃及当前的政治动荡表明,自由与民主并非总是一回事。这颠覆了西方的一种普遍假定,即选举权是其他各种自由的根基。实际上,西方自身的历史表明,选举权可能是民众最后赢得的自由,而不是最先赢得的自由。[全文]
-
中国工人在韩国怎么了?
韩国各领域里的中国劳务人员最多,50万至60万中国劳工占了韩国外籍劳工的大部分。本月15日和30日,韩国汉城分别发生水管铺设作业事故和施工路段坍塌两起工程事故,共造成5名中国工人遇难和1名中国工人重伤。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劳务人员缘何在韩频发工伤事故?[全文]
-
中国主要核电站大盘点
作为最清洁、安全的能源之一,核电的优势在于能够向消费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力,因此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未来能源战略的最优选择之一。近来,美日欧俄官方纷纷力挺核电,中国重启内陆核电、并推动核电商业化运营的呼声也日渐升高渐起。下面将详细盘点中国主要核电站。[全文]
-
中共不是政治俱乐部
中国共产党不是政治俱乐部,规模上去了,标准不能松;党籍也不是金字招牌,达不到标准了,党就要有去伪存真保优汰劣的“出口”。[全文]
-
自焚之前,自焚之后
爷爷南杰说,随着桑代杰逐渐长大,能干活,娶了媳妇,家里的牛羊多了,也渐渐看到了希望。但出事后,不知该怎么走下去。“这是人性的泯灭。煽动十七八岁的孩子自焚,为什么你自己不去自焚?”[全文]
-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全文]
-
新修订党章全文
2012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新增写“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内容。[全文]
-
十八张图表看懂这十年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的位次不断上升,财政收入突破十万亿元。让我们用图表来读懂这十年中国的大变化。[全文]
-
十八大报告蕴含哪些新意
本次报告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的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全文]
-
欧盟与和平奖,嘘的哪一个?
和平奖本来就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奖项,而这些评委还嫌政治色彩不够浓似的,非要再往上抹些政治油漆,塞点政治私货,结果把好端端一个和平奖,硬生生变成对国际热点的政治独白和许愿场所。可是,这些独白又经常过于刻意、突兀甚至穿凿,许多反感和嘘声,正是由此而来。几年前,挪威《日报》就曾批评:“现在的诺委会主席亚格兰野心勃勃,欲借和平奖名垂青史,希望参与某些重大事件来改变世界进程。”但存私心、塞私货的结果,恐怕与这种野心或抱负背道而驰。事实表明,诺贝尔和平奖招来的嘘声越多,认为它不靠谱的人就越多,其权威性便越往下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