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要建新型智库,美国是榜样吗?
以社会资金支持的“独立智库”模式,其实并不“独立”,也不一定“科学”。智库的模式和功能,始终是嵌入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中,是政党结构、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风向的产物。中国目前要改革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和政治研究体系,美国模式并不是最好的参考模板。[全文]
-
共识的终结:后危机时代美国社会与政治
2012年注定是政治上相当重要的一年,这也是一个观察美国社会的有益时刻:虽然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并没有最后摊牌,但阶级、种族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裂痕正以新的方式纠缠在一起,或隐或显地侵入政治舞台。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似乎正在向激进化和分裂的倾向移动,但达成新的共识的可能性始终还是存在的。大选本身和大选之后的政治操作都可能成为政治力量重新整合的契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经济问题最终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国民财富的分配,终究不能全然托付给市场,也不能留待精英们来解决,必须引入更广泛的社会讨论和政治协商,必须和已有的社会运动产生对话。[全文]
-
痛定思痛:美国社会运动兴衰的秘密
随着纽约警方暴力清场,“占领华尔街”运动遭遇重大挫败。热闹过后,是时候思考运动成败得失了。为什么不利于99%人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却没有遭到号称有强大公民社会传统的美国民众的有效抵抗?美国社会运动的衰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吗?秘密在于美国精英集团内部的巨大结构性变化,以及平权运动和媒体普及后,美国社会运动在组织模式、成员结构、目标诉求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导致的社会运动的衰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