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合法性”不单依靠民族主义
中国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通过以下三个来源获得了合法性:民族主义、政绩合法性和政治尚贤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合法性的这三个源头在不同时期都很重要,但民族主义在政权初期最重要,政绩合法性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十年非常重要,而政治尚贤制正在变成越来越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全文]
-
那么多“幸福”指标,没一个靠谱
按照盖洛普的调查,以色列位列第8位,加拿大第8和美国第14,韩国得分较低,排在第 56,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得分更低,并列第81。这些国家的国民没有选择更轻松的生活方式就应该被扣分吗?而按照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家庭关系不再考虑之列,倒是衡量了“根本的投票权”,甚至衡量了“祷告所达到的精神高度”。[全文]
-
西方学者谈中国,往往带着殖民思维
在批评中国的时候,许多西方学者无法跳出固有的西方政治框架,导致他们追逐那些与自己民主理想和人权观念契合的“中国异见人士”。用这种态度做学问,说明他们还未能摆脱殖民主义思维。[全文]
-
谁说中国模式将导向“美丽新世界”
数代西方人都在期盼某种时代精神降临,使社会生活在各个维度上达到平等。在他们眼中,“一人一票制”才是民主政治正统,“基层开展民主,中层勇于试验,顶层强调贤能”的“中国模式”则是异端。但其实支撑“中国模式”的“贤能政治”与中西方历史都有深厚渊源,它的魅力正在于此。[全文]
-
好吧,我在中国大学教授西方价值观
我在中国的顶尖高校之一清华大学教授政治学理论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教室里的自由度依然会让我感到惊喜。我的课堂几乎从未受到过政治干预。唯一的一次例外发生在我2004年到北京后不久。[全文]
-
选民太不理性,我们怎么能胜过中国
西方民主选举先验地认为领导人在自由和公平的竞争选举中产生,拥有选票的成年选民对选举内容充分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而中国是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高层官员需经过一系列的考试和考验,经过几十年历练之后方可提拔到高级领导岗位。如果欧洲能从中国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启发,过去的伟大西方政治理论家也会为欧洲喝彩吧。[全文]
-
和谐指数,哪国能排第一?
多位中国文人前些日子在牛津集会谋求共识,谈到了孔子《论语》中一句彰显“和谐”重要性的名言。我们设计了一个“和谐指数”,基于来自27个国家可靠而全面的数据,得出的结果颇为令人惊讶。四个欧洲小国的和谐指数得分最高。和谐指数最低的五个国家分别为巴西、美国、南非、印度以及俄罗斯。中国的和谐指数…… [全文]
-
汪晖对话贝淡宁:城市何以安顿我们?
《城市的精神》一书作者贝淡宁先生和著名学者汪晖老师围绕“城市的精神——全球化时代城市该如何安顿我们”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城市的精神》的含义。关于城市化问题,最为核心的是,在全球化时代,城市怎么去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全文]
-
当代贤能政治是中国的大进步
在2013年1月/2月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李世默和黄亚生两位知名学者辩论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黄亚生认为一人一票的选举民主是中国唯一值得向往的政治制度。笔者在中国居住多年,认为黄亚生的论证很无力,下面笔者依次批驳。[全文]
-
与南周谈:需要贤能政治,也需要民主
在地方政府层面,民主的缺点表现得没有那么严重,因为老百姓知道地方官是什么样的人,知道自己的问题和需要。但对于大国的中央政府,这就不行了。对于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可以有一些民主,但是基本上都应该靠“贤能政治”。[全文]
-
加拿大《环球邮报》太过分
马克·麦金农最近发表一篇文章,把我描述成一个被阶级利益遮住了双眼、为中国政治现状说好话的辩护士,但是他的文章充满了错误和误导人的说法。西方社会为他们对言论自由的承诺感到自豪,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请不要忘了真理也很重要。西方媒体的目标常常是耸人听闻,但是中国记者总是在文章发表之前核查有无不确切的信息。[全文]
-
为中国选择领导人的模式一辩
贝淡宁与李世默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本文,反驳西方媒体对中共十八大领导人换届政治议程的质疑。指出西方依旧执念于“民主”或“独裁”的陈旧二分法,但在21世纪的竞争中,关键在于“良政”还是“劣政”。在产生政治领导人方面,中国已找到正确的道路,目前已建立的模式,契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并适应于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国应在既有的模式下努力探索,而不是照搬西方式民主制度缘木求鱼。[全文]
-
以中国为例 谈选贤制度是件好事
《赫芬顿邮报》8月21日-22日连载文章,作者出生于加拿大,目前在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他盛赞中国的人才选拔模式:政治选贤在中国的政治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关键的主题。在春秋时代的以血统为基础的贵族统治观念逐渐瓦解之际,“任人唯贤”的思想就出现了。这种思想在战国时代的几位有名的思想家之间相互传播。这些思想家讨论到底什么是这种思想的优势,如何实现它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对于孔子来说,政治上选贤与能起源于这样一种构想,即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同时代的人都具有同样的能力来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因此,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去选出一位高于平均水平的领导人,让他来作出具有前瞻性的判断。这种体系同样也会鼓励有才华的人去尽可能的投身政治。在孔子的眼中,这种制度将会得到人们的信任。[全文]
-
美国应学习中国的精英领导制度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怀疑日益加剧,前所未有的商品、服务和资本的全球流动给西方民主社会带来了“控制危机”。在美国,即使那些有才干的领导人,像奥巴马总统,一旦获得领导地位,也会犯“新手的错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在政府的最高层坐镇指挥。中国的领导人就不太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他们有经验而且接受过培训。中国的重点已经转向了由有能力和品德高尚的政治领导者进行完善管理,而共产党的选拔机制也变得越来越注重能力和才智。一旦中国的领导人到了拥有政治权力的职位,他们就可以作出考虑到所有利益攸关方的决定,其中包括未来几代人和生活在这个国家之外的人们。[全文]
-
纽约时报:儒家宪政宣言
中国政治的未来不会是西方式多党制选举,而更有可能是儒家悠久的“仁政”传统。毕竟,民主作为一种理念,有其根本性缺陷。其政治合法性完全基于人民主权——具体地说,民主选举出来的代表们赋予政府以权力。但一个国家的政府并非只有一种合法性来源。 根据《公羊传》的说法,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有三个来源:天(神圣的、超验的自然伦理)、地(历史、文化)、人(凭借公意的支持获得政治服从)。 中国古代的王朝曾经实行过仁政。仁政不是为了简单地问中国是民主还是不民主。相反,仁政提供了判断政治进程更加全面、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政治眼光。 [全文]
-
贝淡宁:西方亟需打破“民主教条”
虽然西方知识分子开始慢慢承认,民主选举制不是完美的,目前碰到的很多危机都与民主制度有关联,但民主在欧美国家依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教条,难以突破。[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