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的武林,究竟是什么样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截流】 最近,传统武术成了热门话题,关于他们到底能不能打,究竟厉不厉害的终极问题不绝于耳。很多人辩论、分析之时,都不由感叹传统武术的凋零和没落。不过,出于对历史和武艺的热爱,以及多年的知识积累和自我分析,我倒是觉得,传统武术从来没有没落,现在,它正处于最正常、也最应该的位置。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传统武术。众所周知,我们的格斗技巧,来源于数千年的冷兵器战争史。而这些对抗、格斗技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武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武器应用和徒手格斗。而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传统武术,就是传统徒手格斗技巧,不论是拳术还是掌法,南派还是北派,我们所讨论的,都是在徒手状态下的格斗能力。 但是,要搞清楚中华武术的历史,必须把这两部分都说清楚。[全文]
-
熊猫“降级”,林业局和国际机构唱反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降到易危,第二天,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却表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有些网友或许没有看具体内容,仅仅凭借两则新闻的标题,就开始“自由发挥”,甚至认为林业局的表态,是因为IUCN的修订触犯了“部门利益”……[全文]
-
特鲁多真能让中加“政热经热”吗
老一辈革命家在外交工作中,既有原则也有耐心。对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儿子,虽然他以后还可能扯两句“人权”,任期内仍会有贸易冲突,我们也应该耐心些。空间可以挤,但挤也得花力气和时间不是?[全文]
-
中加十年:好一趟过山车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表示要“重新启动”中加关系,财长正式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加拿大为何会错过亚投行?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在特鲁多的“前任”手里,又是怎么搞砸的?年纪轻轻的特鲁多真能扭转局面吗?至少,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全文]
-
不得不服!借着高晓松,加拿大又给我们上了一课
“做人不能太CNN”,美国人教我们怎样办媒体;唯金牌论的UK Sports教我们怎样备战奥运;作为发达国家之一的加拿大,也不甘寂寞,这几天正在教我们怎样做好“公家人”。这课堂就设在《晓松奇谈》。[全文]
-
这次澳大利亚舆论为何如此“针对”中国?
霍顿蓄意指责孙杨后,中澳两国的代表团、媒体和网民针锋相对,这在两国关系史上都是罕见的。澳大利亚媒体“黑”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从吃狗肉到“高考工厂”都可以拿来说事,但这次的情形令我大感意外。[全文]
-
奥巴马访越,中国很淡定美媒却炸锅了
美舰来了,美机来了,美国总统也来了。南海局势由于美军舰机的频繁活动,再次持续升温,在此关键时刻,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来到了南海“第一线”,首次访问越南。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送上的首份“大礼”却与武器有关——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销售禁令。可美国国内有人对此却大为不满,一点都不体谅“大统领”再平衡的苦心。[全文]
-
澳大利亚总理来华,心情还好吗?
在大宗商品价格初有起色,围绕南海中美嘴仗不断的时候,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访华了。特恩布尔与中国的缘分很深,比如早年的投资、中国儿媳、丈人的党员身份等等。而且正因为如此,他在某些时候必须表现得更激进,才能向本党同志和选民有所交代,才能抵御反对党的攻击。[全文]
-
那两只乌龟为什么活了下来?
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两只小乌龟刷屏了——因为寒潮来袭,它俩被冻在一块厚实的冰里,四肢僵硬一动不动。虽然人们都知道乌龟会冬眠,但有不少养龟的朋友,也曾把乌龟给冻死过,所以一时间,大多数人都不敢断言这两只一定能“复活”,只好为它们“揪心”。[全文]
-
制裁伊朗:波斯猫SM的那些事儿
伊朗人又不是被吓大的,他们被制裁的经验,可丰富着呢。波斯猫被捆绑的那些事儿,还是从头讲起吧。二战时,伊朗采取亲德政策,但这德国与伊朗是真正的“千里之外”,战争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地相爱”。小胡子刚刚对苏联下手,大胡子就和英国人出兵把伊朗“嘿嘿嘿”了。[全文]
-
“吃货帝国”能灭了“亚洲鲤鱼”吗
网上又有人因为入侵美国的“亚洲鲤鱼”争了起来。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再次关心起大洋彼岸的鱼,也许是入侵物种原产于斯,所以于心不忍;也许有人要送去国际主义关怀;也许是“吃货帝国”人民的天性使然。答案绝对让你想不到。[全文]
-
李冰冰被扎喷血,护士为什么没被打
李冰冰这两天在澳大利亚拍片发烧。就医时,护士“呼呼呼”几针下去,喷了老大一滩血。当然,李冰冰和她的团队素质还是很高的,澳洲医闹的一幕没有出现。问题来了,如果在布里斯班的医院里大打出手,会有什么后果呢?[全文]
-
共和党“反恐”闹得欢,但遮不住“党囧”
风头正劲的“床破”在推特上呼喊:“我们需要更强硬、更明智的领导层——现在就要。”小小布什呼吁对伊斯兰国正式宣战。退休医生卡森则质问:“我们怎么知道渗透进来的人是不是在意识形态上反对我们?”但不管怎么闹腾,都掩盖不了真正的“党囧”,至少对于党内大佬和中坚力量来说是这样。[全文]
-
是不是该听听“苦主”阿萨德怎么说了?
阿萨德与无数叙利亚人一样,已见惯了死亡,但他面对百余条“敌国”平民的生命,还是在袭击当天选择向法国表示哀悼。只是,话里有话。他在叙利亚国营电视台发表讲话说:“法国今天遭受的野蛮恐怖袭击,是叙利亚人民在过去5年中一直都在经历的。”[全文]
-
习大大为什么没去牛津剑桥?还得@一带一路
帝国理工发布的照片中,有一张可以分辨出讲的是“一带一路下的巴基斯坦人口迁移预测(2030)”。卫计委曾指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西部地区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促进边境贸易和人口聚集,影响我国人口分布格局。谁想到,帝国理工和浙大合作的可视化大数据研究,已经做到国外去了。[全文]
-
屠呦呦获奖,我们准备好进入“后诺贝尔时代”了吗?
在这天之前,中国处于“前诺贝尔时代”,只要把“中国”与“诺贝尔奖”这两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尤其是科技类诺贝尔奖,就能轻易引起论争:中国离诺贝尔奖有多远?而在这天之后,这些连年热炒的话题,一朝即散。但正如科学研究一样,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带来更多的问题。这个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究竟意味着什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