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最牛影迷:金正日
整个朝鲜名气最大的电影发烧友是谁?毫无疑问,是金正日。尽管朝鲜普通民众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很难看到外国电影,但金正日拥有一个神秘而庞大的私人电影资料库,据说配音、翻译、字幕师、录音师等等加在一起有250人之多,其规模远超很多国家的电影资料馆。[全文]
-
习近平在宁德:彭丽媛千里背棉被探亲
习近平到宁德第二年,彭丽媛在北京特地做了一床加大加厚的棉被。正巧她要外出演出,先去东北,最后回到福州。她就背上大被子上路,沈阳、长春、鞍山,走一路背一路,辗转几省,千里迢迢才将被子送到宁德。[全文]
-
蒙古国新纳粹“达亚尔蒙古”成员口中的中国
“面容冷峻、身材高大魁梧的两位‘达亚尔蒙古’出现在酒店时,空气为之凝固。二人均三十出头,身高均超过180CM,浑身装扮一丝不苟,像准备登上露天大舞台的摇滚歌星,又带有强烈军人气场:一位身着黑夹克,额扎黑丝巾,蓄披肩长发,另一位身着浅色夹克,梳大背头;除胸前硕大而银光闪闪的“卐”字项链外,两人厚底皮鞋上均缝有一个巨大而清晰的皮质“卐”标志。”凤凰周刊记者专访了蒙古极端民族主义核心成员。[全文]
-
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生育
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多数人对计划生育的印象是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其实,出于对“计划”的热衷,中国的人口政策在毛时代无论鼓励生育还是控制生育,都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至迟在70年代初期,计划生育已经悄然铺开。[全文]
-
新疆的极端保守思潮从哪儿来?
一位在乌鲁木齐定居的女士回和田老家参加婚礼,惊讶地发现以前的女伴不但全部蒙面,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否则在村子和社区里就会遭到斥责和排斥。男性不喝酒,不抽烟的人比例大幅增加。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上传照片即会遭到辱骂,许多身着及膝连衣裙的维吾尔女孩,遭遇莫名其妙的辱骂和殴打,有的还在婚礼现场被扔西瓜皮……[全文]
-
中国学者张千帆王晨光参与越南修宪改革
2012年3月29日,越南大叻,联合国开发署与越南国会常委立法研究员举办了“各国宪法保护机制研讨会”。会议作为越南修改宪法前奏,回顾越南行宪20年经验得失,对正在筹备中的二次修宪提供理论支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法学者张千帆,原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作为仅有的两名外国专家出席了越南修宪讨论会。[全文]
-
一直被关注的“改革派”官员
上世纪80年代起,改革成为飘扬在中国上空的旗帜。30年中,张楚、刘日、吕日周、陈光、张锦明、宋亚平、王晓桦、罗崇敏、仇和、郭宝成,这些地方主政者,在探路中,或主动或被动地突破禁忌,爆破堡垒。这些掀起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地方改革者们如今安在?[全文]
-
细数国家领导人的晋升历程
习近平,从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成长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用了28年;俞正声和刘云山的仕途则已有44年。从正处级晋升至副省部级,李克强通过共青团系统“快速通道”仅用了3年,习近平则在基层市县主政岗位上历练了10年……[全文]
-
百万台湾老兵归乡内幕
两岸开放之初,两岸到底该怎么定位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开放老兵返乡探亲之后不久,赖声川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其中一个段子就写到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在这句无厘头对白引发的笑声中,隐含了两岸之间更为严肃的问题。[全文]
-
中国援助朝鲜粮食内幕——走私量远大于正式出口
作为朝鲜最大的金主,中国对朝鲜的援助始终秘而不宣,大陆主要朝鲜问题专家也对援助数字一无所知。而此次大手笔援助恰逢新一轮朝鲜导弹危机,引发各方猜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