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达拿50亿让中国电影国际化?
万达将向在青岛新成立的影视基地进行拍摄的好莱坞电影制作人补贴40%制作费用。这一行动将开创中美电影产业深度合作第一步,而其背后代表的是中国电影产业试图走向国际化的一些尝试。中美两国合作的基础在于中国高速扩张的电影市场,而这将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最大筹码。凭借这点,中国电影产业才有叫板好莱坞的底气。[全文]
-
百花奖“靠不住”,我们还能靠啥
暑期档和中秋档刚被小鲜肉们主演的烂片轰炸完,百花奖就跑出来给他们颁了个奖,说他们演技好?演员或许骗得到奖杯,但骗不过导演的把关。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导演,他绝对不会使用看不上的演员的,因为那会毁掉一部电影。[全文]
-
《追凶者也》或许不够好,但总比没有强
目前国产高票房电影都太注重娱乐性,很少有直接描述当下现实中国社会面貌的电影,即使有现代题材的电影也都一股脑地展示着都市的靓丽。就像我们生活在北京上海久了,会误以为全国人民都是这样的生活水准,忘了大多数人的月收入其实不超过3000元。[全文]
-
就算暑期档是灾难,也是一场“好”灾难
暑期档最终票房定格124亿,主力输出的7月比去年大跌近20%。但这是相对于2015年的市场表现而言的,有没有人想过,2015年的成绩只是个意外。纵观今年暑期档电影,成色远远高于以往。那些堆砌明星,依靠话题营销的电影全军覆没。[全文]
-
中国电影明星配得上如此高薪吗
明星们认为合情合理。黄晓明在2012年上海电影节上称:“片酬就像去市场买菜,大蒜卖5块,如果要卖10块是不行的,我不可能自己随便提价,还是要看市场。”然而,国内能做到主演电影一部不赔的,只有葛优和黄渤。剩下的太多明星,他们只不过是赶上了国产电影市场高速扩张的好时候。[全文]
-
比成龙老了更可悲的是,没有下一个成龙
国产片的质量提高速度远远跟不上电影市场的扩张速度。这是很多烂片得以存活的原因所在。就好比说一个餐馆里面,合格的厨师只有那么几个,但是来吃饭的顾客又太多,结果是那几个差劲的厨子做出来的玩意,顾客也只能捏着鼻子吃下去。[全文]
-
看着《寒战2》,真怀念80年代香港电影
在电影院观看完《寒战2》,总觉得缺了点啥,回去又重温了香港警匪片的经典《英雄本色》,还是30年前的老片更值得回味。这么多年,香港电影几经变迁,如今只有警匪片这个类型还在延续,寒战号称无间道之后最好的警匪片,虽然在题材和内涵上求新求变,但是却没有了老港片的风骨,少了点黄金时代的精气神儿。[全文]
-
魔兽:A面是好莱坞,B面是中国制造
《魔兽》的主要出品方中,除了环球影业,中影公司、腾讯影业都有参与,而万达收购了传奇影业;《魔兽》的主要票仓,中国票房必破20亿,超过北美市场收入没有什么悬念,无论是投资制作,还是市场收益,这都将是一部有史以来中国资本影响力最大的好莱坞大片,甚至可以称其为披着好莱坞外衣的“中国制造”。[全文]
-
五月票房萎靡怎么破?试试恢复黄金周
电影市场和股市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要靠龙头带动,市场上有一两部好电影,带动了大家的观影热情,那些本来你可看可不看的电影,说不定就顺便去看了;反过来,市场上缺乏这样一部热门电影,大家都懒得去电影院了,那票房自然完蛋啦。[全文]
-
有种片子叫小妞电影,比如最近汤唯吴秀波这部
“小妞电影”(Chick flick)源于好莱坞,也是欧美电影市场早就发展成熟的一种类型片,以女性为故事核心,情节的发展也是围绕女主角展开,男性角色主要是起衬托作用,也可以称为女性电影,国内一般翻译成了“小妞电影”。[全文]
-
用市场换好莱坞技术,电影人要学学中国高铁
《奇异博士》在原著漫画中传授主角魔法的至尊法师古——本来是个西藏男子形象,结果预告片中摇身一变成了金发碧眼的女人,由此招来了一些抗议。编剧罗伯特•卡吉尔回应称此举是为了避免涉及敏感区域,因为这有可能丢失中国市场,“哥做的可是几个亿的生意,还是美金,要是惹怒了中国,你们付得起责吗?”[全文]
-
《荒野猎人》吹响好莱坞进军中国的新号角?
《荒野猎人》在内地上映首周末取得2亿票房,成为首部在内地破亿的好莱坞“小片”,虽然后劲不足,恐难突破4亿,但已经是这个类型片能取得的最好成绩了。然而它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小李专业陪跑20年终于拿到小金人”的话题效应。[全文]
-
如何评价《美人鱼》延长放映档期长达4个月?
《美人鱼》延期上映3个月,我们可以理解成这是大家对新的国内票房总冠军,第一部破30亿票房电影的一种致敬,正常情况下,下个星期之后它单日票房就不会再超过一千万了。但是,假如《美人鱼》真的创造了奇迹,倒也是蛮期待的哈。毕竟咱中国人创造回奇迹也是很值得骄傲的嘛。[全文]
-
国产片票房首超北美,好莱坞急了?
美国对确定的20部进口片额始终耿耿于怀,双方经过多年的博弈和争论,才在2012年习近平访美回国后的第二天,签署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正式将每年20部进口分账大片的份额增加到34部。那一年,好莱坞在内地市场的收入翻了几倍。[全文]
-
星爷的好时光:上半场在香港,下半场在内地
内地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需要新的思路,像刘镇伟、黄百鸣之流,完全吃香港电影的老梗,注定要被无情抛弃。只有周星驰,既部分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又有新的突破。 星爷的下半场到现在为止只有5部作品,每一部都制作精良,而且每一部都对内地电影市场都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全文]
-
香港市场真的容不下内地电影?
现在香港能取得高票房的电影有两种,一种是适合香港年轻人口味的新港片,比如《低俗喜剧》和《一路向西》,另一种是《寒战》这样由老牌港星压阵的老派警匪片。香港电影越来越固步自封,停留在自己的世界,留恋于过去的辉煌,同时抗拒着内地电影,哪怕是合拍片。这或许也是“杜汶泽们”看待内地的心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