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吉:邓小平理论依然无可替代
共产党人通过革命战争夺取政权取得胜利是十分不易的,共产党人进行社会主义和平建设取得成功,达到今日中国水平,更是史无前例。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理论更来得不易,其意义更加伟大,更加现实,也更加深远。因此,全党全民要更加珍惜,坚持邓小平理论不动摇。[全文]
-
此封建非那封建
在中国,从秦汉以后到现代中国都是“自古以农立国”,中国的农村在解放后土改以前农业生产关系仍是地主依靠地租形式剥削农民为主体为主导,这不是封建主义是什么?这种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不是自古就有的,它产生在东周“井田制”消灭之后。那么在“井田制”之前,一直追溯到夏禹开始“家天下”,是没有地主和农民这一生产关系的,这个漫长历史阶段显然不是封建主义,那又是什么生产关系?虽然古代文献太少,但从散布在古籍上史料和大量考古发现证明,它就是奴隶社会。也许它没有希腊、罗马奴隶社会那么典型,但至少不是李峰教授断言:“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可以确证是一个‘奴隶社会’。”[全文]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新万里长征
中国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效地融合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特征。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基本点:一、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七大运行基本准则,即社会需求、等价交换、自由竞争、法制公正、宏观调控、优胜劣汰和化劣为优。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进程中,我们要永远牢记邓小平的教导:“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历史在呼唤,人民在期待,中国共产党人应以坚定不移的革命胆略,积极认真的革命激情,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抓紧机遇,大胆地闯,把这场伟大而艰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行到底! [全文]
-
经济建设为中心,动摇不得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言简意赅,值得我们深刻体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代替过去二十年“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为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在他的“政治遗嘱”——1992年“南方谈话”中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更加领会到他老人家的语重心长。[全文]
-
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从全球讲,大多数人口仍处在贫困与愚昧之中,迫切要求和平发展,要求尽快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方面不足十五亿人口享受现代文明的先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科业化(知识化)时代,在他们几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对全球资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在强烈要求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两难的世界都是结构性的两难,不是短时期和一般政策可以解决的,全世界都要进行根本性改革。两难世界同时也必须是大改革的世界。未来十年中国怎么办?除了要吸取上述世界各国两难的教益外,最重要的还是按邓小平教导:一切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同时,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随之相应改革。[全文]
-
刘吉:社会主义怎样分配才公平
分配不公已经在公众媒体上呐喊了许多年,成为主流舆论。究竟什么叫分配不公,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平分配。邓小平说三个“不是社会主义”,正是针对“不患穷,而患不均”的小农意识和缓慢发展的小生产方式下这种分配愿景,给予历史性的批判。[全文]
-
刘吉:怎样分配才公平
分配不公已经在公众媒体上呐喊许多年了,成为主流舆论。究竟什么叫分配不公,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全文]
-
论经济危机
刘吉以战略思想家的智慧和使命感,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当代经济危机的本质,总结市场经济波浪式发展的客观规律,厘清了众多认识上的偏差和谬误,这不仅是对当代经济学的巨大贡献,更是对人类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的重要贡献。[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