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理解一带一路,先看看发达国家都在经历些啥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极为缓慢,用“大停滞”形容最贴切。IMF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潜在增长率将远低于1929年后,也逐渐坐实了这一判断。 西方国家陷入大停滞的事实,会对中国步入高收入国家进程产生什么影响?[全文]
-
达沃斯论坛:中国能否接棒全球化领导者
出于政治原因,很多国家领导人不会公开声称,他们更认同中国而非下一任美国总统的全球化立场。在达沃斯,全球热切期待“中国好声音”,以便了解习近平的观点对其国家的影响。而中国的策略性优势正在于,其基本的经济愿景既符合本国利益,也符合其他国家利益。[全文]
-
特朗普经济主张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需要同时评估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和特朗普当选所带来的国际经济形势新变化。安倍政府日前借机向特朗普提议,允许日本推行里根时代政策:日元贬值,日本获得贸易盈余部分转化为美国投资。日本央行的政策及孙正义承诺向美国投资500亿美元,均证明了这一点。但当前的国际形势已不同于里根时期。[全文]
-
看!特朗普正在把什么人引入政府班底?
特朗普对美国利用人权直接攻击中国的虚伪手法不感兴趣。因此,预计美国的人权武器威力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但由于特朗普是美国大资本的代表,他的政府班底成员不乏支持侵略伊拉克的军事冒险政策的人。特别是,特朗普正陆续把强硬的反华势力引入他的团队。[全文]
-
特朗普赢 是美式民主的胜利?
一些中国媒体的评论声称,“特朗普代表民意”,但事实并非如此。过去三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在六位候选人中的民意支持率最低,而不是大家所说的非常受欢迎。中国媒体上充斥的另一个错误说法是,特朗普当选是美式民主的胜利。这也明显违背事实。[全文]
-
16位学者评特朗普胜选:美国向何处去?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2016年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在选举人票上大比分获胜,而且共和党也在参众两院取得优势。这对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全球与美国经济、美国政治与社会等,会有什么影响?观察者网诚邀多位学者专家,一一进行分析。[全文]
-
数据说话| 无论谁上台,与中国对抗都是错误的
2016年美国大选折射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分化。其根源在于,美国家庭收入不及15年前水平,而且30多年来经济不平等急剧上升。罗思义独家赐稿观察者网,用大量数据,对比中美差距,以及美苏冷战时期的美苏差距,证明无论谁上台,与中国对抗都将对美国不利。[全文]
-
让英国人来说说,张维迎对英美历史存在多少误读
日前,张维迎和林毅夫就产业政策展开了争论,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先后拜读了林毅夫、张维迎就这个问题的讨论文章,惊讶地发现张维迎对英美历史存在误读。因为英美历史与产业政策相关,所以我特借此文澄清张维迎对英美历史的误读。[全文]
-
西方筑起高墙,可中共思想还是展现了全球领导力
在西方国家陷入长期新平庸的背景下,中国的思想领导力,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力,正稳步赢得国际信誉。这一趋势在最近发生的三件大事中得到明显体现:G20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金砖国家峰会。笔者在重庆参加会议时,这种感触日益加深。[全文]
-
IMF调高中国GDP增速预测,为何?
IMF在2016年10月发布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下调美国2016年增长率至1.6%,2015年IMF预测美国经济2016年将增长2.6%。与此同时,IMF预测中国2016年增长率从去年预计的严重放缓6.3%,上调到6.6%。一向喜欢唱空中国、唱多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怎么了?[全文]
-
美国经济学家为何替中国说话?
西方研究中国经济的阵营划分为两派:一派为真正的“中国专家”,一派为专业唱衰中国的媒体专家。但西方经济长期放缓,加上中国相比拉美发展中国家更成功,西方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客观认识中国。近日,美国经济学家、“拉美通”马克•维士布罗特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减贫成就给予客观评价,正说明了这一趋势。[全文]
-
世界应该怎样看待毛泽东思想
一个外国人试图从中国人的角度对毛泽东的遗产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不可能也不合时宜的。我有幸与拉美左翼人物,比如查韦斯进行过政策讨论。我当时指出,拉美应向中国学习。借鉴中国最多的那些国家比如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不仅成功赢得了爱国战争,而且也成为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自查韦斯逝世后,拉美的许多势力频频犯错……[全文]
-
中国要足够强大,才能避免美国动武
依据近来热炒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美国,两国之间爆发严重冲突将不可避免。其实,认为“中国增强实力会激怒美国”的想法完全违背事实。中国实力虚弱才会使美国敢对中国动武。[全文]
-
中国的增长贡献已远超G7,还带出了几个好学生
G20不仅需要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强劲表现,而且也需要中国的思想领导力。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已经从G7向中印两国转移。中印两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起来是整个G7的2-3倍多。印度有意识地借鉴中国经验,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中国在全球思想领导力的标志。柬埔寨、越南、老挝等国人均GDP全球排名很靠前,原因也正在与此。[全文]
-
世界银行数据里隐藏着一个秘密
从1989年到2015年,中国、越南、老挝的人均GDP增长率,在全球人均GDP增长率的排名前三。从1978起,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受中国发展模式影响的国家,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了什么?[全文]
-
特雷莎·梅将复制“卡梅伦曲线”
身为一国首相,特雷莎·梅有必要集中精力处理经济和外交事务。因此,我认为特雷莎·梅一开始会对中国“不太友好”,但随着时间流逝,迫于新职位本身的压力,她会对中国形成更客观的看法。这一点也算步卡梅伦后尘,不要忘了,这位前首相上任初期对中国同样心怀敌意。[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