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与思考十|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非常正确
不扶老人是毛泽东时代造成的,那个时候把中国的传统道德完全打破了。现在你说过分地偏向于物质,这个批评是对的;但如果你说破坏了很多道德,那不是邓小平时代破坏的。我觉得以现在的眼光来批邓小平是没有道理的。 [全文]
-
在天则所谈真理如何产生
近期,陈平教授前往天则所拜会茅于轼、盛洪等学人。茅于轼强调:实践是真理之源,但是构造真理要靠逻辑。陈平表示,如果回答茅于轼的问题,我们就要问:如何从经济实践与经济观察来产生理论?如何检验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为何引入统计方法和数学模型,但是离经验科学还相差甚远。经济学至今没有搞清研究的对象和度量方法。[全文]
-
大家谈公报
舆论高度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与具体落实。今天,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童世骏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和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来函观察者网,畅谈公报对中国未来的影响和意义:中国道路将折中稳妥,中国人不会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全文]
-
西方经济学是否是科学?(讨论之三)
事关经济学的讨论大家并不陌生,有趣的是理论科学家再次介入经济学讨论。茅于轼、陈平、陈禹、孙涤都有理工专业背景。陈平更是自称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茅于轼先生在接下来的几封邮件里,回顾了自己研究历程的转变,再次引出新的话题,形成讨论之三。在以往国内知识界少见的话题浮出水面,想必会给大家的思考带来新风。[全文]
-
检验真理的是实验还是逻辑?(讨论之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观察者网特此刊载陈平、茅于轼等关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验还是逻辑的讨论。在第一篇中,茅于轼教授提出“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逻辑才是唯一的标准”论断。对此,陈平教授表示“不能同意逻辑比实验重要”。陈禹教授则认为,检验真理有实验和逻辑两重标准。本文为诸位学人就此话题讨论的第二篇。[全文]
-
检验真理的是实验还是逻辑?(讨论之一)
三十多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但三十年多年前提出的理论问题不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在当下媒体的热点与喧嚣之外,一场重要的讨论正在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友间展开:一位是85岁高龄的茅于轼,多年来活跃于中国思想界和舆论界。另一位是年近70的陈平,他是曾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有尖锐批评。[全文]
-
茅于轼:20年前能给天则经费的都是国外机构
日前,茅于轼撰文纪念天则经济研究所成立20周年。他写道:“天则所的存在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是有贡献的。”而“天则所经费的来源只能靠募捐。那时候有能力出钱做政策研究的只有国外的基金会和像亚洲开发银行那样的机构。这些外国机构是真心诚意地帮助中国改革,走上富强之路。”[全文]
-
重庆经济商榷:没财富的生产哪来分配
“重庆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发展经济的社会工程师“工程技术思维。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上面,以工程技术思维来处理必败无疑。[全文]
-
茅于轼:“占领华尔街”会动摇资本主义基础吗?
占领华尔街运动说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面临重大困难,许多政策需要调整。但是资本主义的基础并没有动摇。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私有制,都不会改变。金融业也不会消失。但是贫富差距的问题必须找到更好的办法使其缓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