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哪找“战斗-酒鬼种族”,跟我来
嗜酒的作家叶罗费耶夫死于喉癌,一年后苏联解体,宏大叙事的崩塌换来的并非天真者期盼的新生,而是他笔下的彻底混沌,为逃避现实生活的惨淡,人们纷纷奔向酒瓶子……小说预言的不仅是作家自己的命运,也是整整一代人的命运。[全文]
-
俄罗斯百年图书馆“最后的模样”
情报所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帮助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在有关某个题目——无论新与旧,无论是本国的还是外国的——的文献海洋中找到方向,但是这对情报所的工作人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读者寥寥无几、正门被封死、运作体系陈旧落后,这都没有让研究所感到羞愧。[全文]
-
图书馆大火,俄罗斯精神能几经摧残
25年前,同样的悲剧已经发生过一次。那是在1988年12月的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图书馆失火。没钱,可以说是苏联解体后文教机构最致命的伤。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我们或许根本难以想象,在独联体国家的大多数图书馆,找书仍是通过翻图书卡片进行的。[全文]
-
斯大林最爱的戏剧照进乌克兰现实
这是一部被时代怒涛锤打的小说,也是斯大林最喜爱的戏剧,自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争议。布尔加科夫的经典作品《白卫军》屹立在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如今,这部小说反倒成了某种双面政治预言——剧里的基辅指向了如今现实中的基辅……[全文]
-
中国留学生近观俄罗斯局势
俄罗斯友人对普京赞许有加:“普京做得对。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现在有一个机会让它夺回来,当然要好好把握。是的,之后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管它呢。”这就是民意。对于普京来说,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我们能想到的后果他也一定都想到并做好承担的准备。[全文]
-
俄罗斯看病记:不是就要死的话,请您明天再来
像俄罗斯所有那些煞有介事的机构一样,进诊所门后还得脱大衣、穿鞋套等一阵折腾。挂号处人太多,我们就问了衣帽寄存处的大妈,这位大妈态度和善,实属难得:“您归我们诊所负责吗?”“不。”“是别的诊所把您调到我们这儿来的吗?”“不是。”“那我们就不能接收您。”“那如果我们自己掏钱呢?”“那可不行,孩子们,我们可是国立的诊所!”[全文]
-
普京推荐了100本什么书?
这是一份给全俄中小学生推荐的100本课外读物书单,但现代俄国文学创始人普希金却榜上无名。事实上,仅从书目作者的民族构成就足以看出,这份书单不仅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也是对缓解当下俄罗斯错综复杂民族问题的一次尝试,但效果如何恐怕只能由时间来检验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