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捧杀?棒杀?美国人究竟怎么看中国航天
美国对中国航天形成了捧杀与棒杀两派。捧杀派认为:你看中国这种国家都快追上来了,我们美国还徘徊不前,一定是因为航天预算被克扣!而棒杀派则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宣扬中国威胁论,认为美国共谍太多,封锁工作还不到位。[全文]
-
对MH370残骸,马来西亚能不能更上点儿心
澳大利亚空难援助组织称,包括手包、手机套、电脑包和衣物等160件疑似MH370乘客遗物在马达加斯加海岸被寻获,但是马来西亚当局对此并不感兴趣。“马方曾三次宣布要来取回这些遗物,然而三次行程都被他们取消了……所有的遗物仍在那里,逐渐腐烂降解,没人关心……”[全文]
-
埃及航班坠毁前的65分钟内发生了什么?
这种在万米高空突然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几乎不会有幸存者。查询机队数据库可知,可以认为该机不存在制造缺陷,也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地勤维护不当。幸运的是,希腊民航部门在第一时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客机在希腊空中管制区域内的情况。[全文]
-
亚航空难:不只是天灾,也许有人祸
随着残骸与遗体的发现,载有162人的A320客机已可确定坠毁于爪哇海。亚航与马航的事故有何异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坠机?天气起到了多大的影响,究竟有无“人祸”的可能?笔者将结合现有资料,对事故进行初步的分析。[全文]
-
美国也“看不懂”的反导试验
23日晚间,中国国防部宣布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导试验。美国国务院则认为是“无毁伤”的反卫星试验,指责中国对“外太空环境的长期安全和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全文]
-
MH17航班失事现场还原
马航飞机在东乌克兰被击落,各方相互推诿责任。但是空难调查要遵从“黑盒子”原则,隔绝外部信息以免受到干扰。那么,仅从坠机现场的照片,我们能分析出些什么?[全文]
-
特斯拉汽车,烈火中新生?
只要维持住“钢铁侠”形象,特斯拉汽车老板马斯克随时可以通过新的项目从股市上继续套钱。这种技巧,而非容易自燃的特斯拉,才是马斯克真正的“创新”。[全文]
-
“史无前例”的坠机声明
早在3月12日,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就给出南北两条走廊的分析,但马方一直拖延到15日才公布,国际救援力量在完全错误的海域白白搜索3天。但在没有任何确凿物证的情况下宣布机毁人亡,这在现代民航史上还是头一遭,是真正意义上的史无前例。[全文]
-
反转航班
2013年以来,我们经历了太多反转剧情,从“大陆人拐卖香港婴儿”到“北京大妈碰瓷外国人”,现在笔者甚至会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围观标题惊悚的新闻,看看会不会出现新的反转。然而,面对一架在茫茫大洋上失去联络的波音777客机,面对机上包括154名中国乘客在内的239条鲜活生命,我们却在见证世界民航史上最大的反转剧情。[全文]
-
马航失联,可能不仅是技术问题
在岸基固定翼运输机、反潜机、水上飞机和直升飞机的共同协作下,发现失联客机踪迹应当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按照正常程序,搜救应当以失联客机最后一次出现在雷达屏幕上的位置为圆心,由内向外搜索,但假若从一开始这个“圆心”就点错了呢? [全文]
-
特约航空安全专家:失联案例详解
民航安全专家石豪:马航班机在万米巡航高度瞬间失联,其最终命运可能就是空中解体。那么什么案例的表象更接近这次事件?有的,两起:1985年印度航空AL182航班空难,1988年泛美航空PA103航班空难。后者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洛克比空难。[全文]
-
韩亚空难技术分析:可能是“人祸”
航空业内公认,韩国航空公司在驾驶舱文化上一直存在短板。驾驶舱通常是机长的一言堂,副驾驶和机械员一般不敢对机长的决策提出质疑,他们为此付出了不止一次血的代价。尽管最终调查报告尚未出炉,我们依然有理由猜测这是一起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其中飞行员操作失误很有可能是肇事主因。[全文]
-
子午之谜:我国高空科学实验探秘
2013年5月13日21时许,我国南方大部地区的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明亮的拖着锥状尾迹上升的不明物体。围绕此次试验,网络上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基于已有公开信息,综合各种分析,探讨此次实验的更多细节。[全文]
-
不该随风而去——再谈运10
发表在观察者网的《起于梦,终于梦》一文将运10与印度“大跃进”项目相提并论,认为追赶目标选择上的不合适导致产品一出生就落后。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中国的歼7模仿的也是苏联50年代的飞机,按照这个逻辑,难道它也是一个应该在80年代就“断腕止损”的“累赘项目”吗?[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