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怎么走?他们一起发出声音
经济学界及媒体舆论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观察者网力邀9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经济当前最有分歧的六大问题。这些经济学家分别是张军、林毅夫、朱天、余永定、陈平、姚洋、屈宏斌等……[全文]
-
为什么我们应该期盼TPP失败
过去的2015年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一方面全球整体经济表现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革,其中既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变,也有不利于经济复苏的行动。2016年,我们应希望TPP走向失败,并且寄希望于开启贸易协议的新纪元,让强者受益、弱者受罚的不公现象成为过去。 [全文]
-
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需要担心什么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争议,显示了中美的不同,把我们的某些态度投射在中国人身上是有危险的。从心理上,中国完全理解美国对当第一的先入之见,并深深地担忧美国失去这一地位后的行为。[全文]
-
西方国家进入“脆弱时代”
人们过去认为美国最大的优势不是军事实力,而是令全世界艳羡的经济制度。但是,如果在一种模式下,顶层的人口收入猛增,而相当一部分(甚至大多数)人口的收入不见提高,其他国家凭什么还要仿效这种模式呢?[全文]
-
这才是中国:市场太多 政府太少
美国沉迷于去监管化是经济危机的起源。我们希望中国不会重蹈美国的覆辙,出现如此灾难性的后果。要成功必须采取的措施是明显的:以征税为筹资手段来提高对城镇化、医疗和教育的支出,可以同时实现维持增长、改善环境和降低不平等性。如果中国的政治能够处理好这一日程的实现,那么它和全世界都将受益。[全文]
-
人为因素造成了经济停滞
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除非政府政策有所改变,否则我们将长期感到失望。市场不是自我纠正的。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危机让不平等性进一步恶化,而加剧的不平等性让需求更加萎靡不振。中国的贸易盈余放缓了,北欧的贸易盈余却有所增加。[全文]
-
避免了大萧条,却步入了大萎靡
金融危机5年之后,我们避免了大萧条,却步入了大萎靡:欧元区关键的制度性改革正在放慢;印度增长放缓被归因于新德里的政治问题和担心物价稳定的央行;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差距还伴随着严重的政治两极分化;中国减速后的增长率仍令其他国家艳羡……从持续大萎靡的更广阔角度来看,2013年和2014年都将被视为浪费机会之年。[全文]
-
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绝非巧合
去年,美国最富有的1%人口得到了全国22%的收入;最富有的1‰人口得到了11%的收入。美国自2009年以来增加的所有收入,有95%都流向了1%最富有的群体。在世界最发达经济体中,英国被称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最不平等国家,欧洲似乎急不可耐地想要重蹈美国的覆辙。[全文]
-
金融危机讽刺了哪些经济学口号
起因是个讽刺:有限政府的观点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干预。转型是个讽刺:我们需要政府,而如今政府支出正遭到削减。复苏是个讽刺:美国最富的“1%”,享受了3年经济增长的95%。救助银行是个讽刺:政府以接近为零的利率为银行提供贷款,银行再以较高的利率贷出去,从而有钱偿还政府……[全文]
-
知识产权加剧世界不平等
经济力量常常比道德观念更有影响力,美国因为知识产权而获得商业利益,国家政策则对世界不平等推波助澜。大多数国家已经和美国一样:穷人的生命因公司利润而牺牲。美国的知识产权霸权似乎在告诉所有人:我们把商业利益看得比人命更重要……[全文]
-
自由贸易的伪善
从最近的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建立美国和欧洲以及美国和太平洋大部(不含中国)的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显然不是为了建立真正的自由贸易体系。相反,其目的是建立管理贸易机制——“管理”是指为长期主宰西方贸易政策的特殊利益服务。[全文]
-
1%所有,1%所治,1%所享
是的,市场力量是全球化的,正在影响着每一个国家,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平等问题,并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不平等状况。不平等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美国,在其他国家也越来越严重。美国曾被认为是提供平等机会的王国。有关美国梦的故事在美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但是现在,美国的不平等情况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糟糕。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平等和机会。美国共和党预算委员会主席保罗·瑞安说,我们关注的不是结果,而是平等和机会。他显然是没有看到数据,因为数据显示,在美国,平等的机会比在任何发达工业国家都要少。这可能与很多人做的美国梦恰恰相反。[全文]
-
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性反应
对于全球化的市场来说,国际贸易既不自由,也不公平。现行的贸易规则是极端不对称的,富国的利益凌驾于穷国之上。最贫穷国家由于现行的贸易规则,日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难。只要看一看所谓的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会明白,这个协定与自由贸易毫不相干。假若事实像这个协定所声称的那样,那么它便应当写上: 我们取消我们的贸易补贴,你们则取消你们的; 我们拆除我们的贸易壁垒,你们也拆除你们的。然而事实上,这个协定虽然有几千页之长,但 “自由”一词仅仅出现在它的标题中。把这个文件称为 “贸易指导方针”也许更加合适,因为它只不过促进了有利于工业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实行过 “自由资本主义”,有的仅仅是政府的财政补贴,所谓“自由市场经济”不过是一个神话而已。[全文]
-
紧缩政策将使美国经济二次探底
要想经济复苏,除了依靠财政政策外别无选择。幸好,精心设计的开支计划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率、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平等。对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投入(尤其针对穷人与中产阶级),包括从保育园到佩尔助学金,可以刺激经济、改善机遇和提高增长。抽出联邦政府拨给银行的一部分钱,帮助“泡水屋主”(underwater homeowners),或者为那些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延长失业救济金,既可以使那些饱受经济衰退摧残的美国人减轻负担,也有助于早日结束经济萧条。高增长率将转而带动税收,改善我们的财政状况。大量投资会得到回报。[全文]
-
美国梦已成神话
人们曾经把美国看做机遇眷顾之地。今天,相比欧洲或其它任何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儿童,一个美国儿童的机遇更多取决于其父母的收入状况。美国努力的编制了遍地是机遇的美国梦,但今天才发现不过是黄粱一梦。是的,美国可以重新成为机遇眷顾之地,但这不会凭空发生。只要我们的政体还在削减公共教育,剥夺中下层人民机会,给顶层精英提供税务优惠,美国就不可能成为机遇之地。奥巴马总统支持这些投资,也支持向富人按收入比例征税的“巴菲特规则”,他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共和党领袖密特.罗姆尼关于进一步裁减公职人员的建议,以及他在投机行为资本所得税是否应比诚实劳动所纳税率更低的问题上保持沉默,令人担忧。 [全文]
-
紧缩会让欧洲“自取灭亡”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认为,从没有哪个大国的任何一种紧缩项目获得成功。欧洲的方式绝对是希望最渺茫的。“我认为,欧洲正走向自取灭亡。”假如欧洲国家之中只有希腊实行紧缩,还可以忽略不计恶劣影响,但如果有了英国、法国,你就知道这些国家都在紧缩,就像是集体紧缩,这样的经济后果会很可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