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进入“韬光养晦”时代?
奥巴马真正的外交特色,是奉行一项简明的外交原则,用他本人的话来说,叫做“不干蠢事”。从奥巴马六年来的外交实践及其指导思想和理念来看,美国实现了一种外交转型,可以说进入一个美国特色的“韬光养晦”阶段。[全文]
-
回应克林顿:中美真能互信?
克林顿和骆家辉昨天在北京发表演讲,谈及中美关系。王缉思则在同一会议上,接受采访,畅谈战略互信:中国崛起使部分美国人有些担心,加上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发达国家总体衰落,也使中美内心深处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总有新目标,说做完这个,才能建新型大国关系。奉劝美国,还得有点长远的眼光,不要把精力都集中在移动的目标上。[全文]
-
中国已成名副其实“中央之国”
7月底,王缉思在广州发表演讲,主题为“中国全球定位与地缘政治战略”。王缉思除了对“中央之国”提出新解外,还对各处地缘政治操作提出建议,例如他认为对“大中东”要审慎介入。他认为中国过去外交经验主要是集中于跟政府打交道,比较有办法,但是跟中东的民间社会、宗教组织、不同的政治派别打交道,经验还不足,所以要培养会多种语言人才,慢慢适应该地区状况。[全文]
-
习近平为什么首访俄罗斯
我喜欢到处跑,之前去日本、韩国、东南亚比较多,就把自己的眼界放在那个地方了。后来往西边看一看,眼界大开,某些方面颠覆我的世界观。你可以说亚洲是中国加上它的邻居,但是你不能说亚洲是日本加上它的邻居。[全文]
-
“西进”,中国地缘战略的再平衡
近年来,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以“重返亚太”为主题的“战略再平衡”设想。俄罗斯、印度、欧盟等全球主要力量也纷纷调整自身地缘战略。大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新一轮竞争日趋激烈。当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欧印俄等“东望”之际,地处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与合作伙伴,而应有“西进”的战略谋划。西部各国是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中国在该地区拓展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西进”有机遇,也有风险。错综复杂的政治、民族和宗教环境,以及国际上对中国崛起的种种担忧,都需要制定统筹规划。[全文]
-
爱国是一种普世的、朴素的情怀
我们学习世界政治的特别收获,是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国外有国,天外有天,世界是多元的。在热爱自己国家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尊重其他文明和信仰。世界上的其他人,从小接受的历史、文化、政治熏陶和中国人不同,和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和观点当然会有差异。我相信在座的海外留学生中,一定有人不赞同中国学生的一些想法和观念。我们学院是秉持相互尊重、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的。如果仅仅因为他人与自己观点不同,信仰不同,忠诚对象不同,就贴上简单的标签,加以贬损、咒骂和排斥,那么当这种人掌握了政治权力之后,就会歧视、迫害其他的群体,加剧社会的不和谐乃至世界的不和谐。[全文]
-
“心怀鬼胎”的中美合作
一直以来,中美关系被众多媒体称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一个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两国隔洋而立,但双方无时不在关注着对方的动向。[全文]
-
中国的国际挑战何以趋向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沉重打击了西方经济,同时也损害了新兴大国。在全球化时代,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确实出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西方大国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乐见其成,而新兴大国对西方经济低迷也不可能幸灾乐祸。就中国而言,西方国家的市场萎缩和金融机构信誉下降,加大了出口和投资方面的困难,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最近印度经济形势不佳,也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增加有很大关系。由此看来,经济上的“西降”和“东升”并非一种因果关系。综合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 [全文]
-
王缉思、李侃如:建立战略互信
中美双方存在战略互疑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通过做出重大努力,我们认为有希望控制住中美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并减少其产生的影响。言辞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提出的许多建议集中强调要开展新的对话。如果这样的对话和相关行动被证明是无效的,那么双方领导人应该非常仔细地考虑,在双方都对对方国家的长期意图怀有深深不信任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管理中美关系,实现合作最大化,并尽量减少紧张局势和冲突.[全文]
-
王缉思:理解战略互疑——中方观点
中国的高层领导头脑足够清醒,他们注意到了美国实力的弹性,尚未得出眼下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受到严重挑战的结论。[全文]
-
王缉思、李侃如: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
两位中美问题资深学者——北京大学王缉思教授和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李侃如最近联合撰写了题为“AddressingU.S.-ChinaStrategicDistrust”的重要文章,试图厘清中美国内各层次决策者对中美长期关系的基本观点。 [全文]
-
扫除中美战略互信的三个障碍
习近平副主席在去年12月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时指出,“历史证明,中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两国共同利益和合作需求远大于分歧。”这反映了中方对于中美关系的一种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全文]
-
中国国际战略机遇期走向终结?
中国的国际环境正出现恶化趋势,美国已从反恐的泥淖中拔出腿来,强势重返亚太,剑指中国。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中国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是否正在走向终结?[全文]
-
王缉思:如何看待美国地位的相对下降
美国人对于美国兴衰的判断,我觉得主流还是认为美国没有衰落,也不会衰落,20世纪是美国世纪,21世纪还是美国世纪,许多美国人对此是很有信心的。[全文]
-
王缉思 程春华:美国兴衰再评估——西风瘦马,还是北天雄鹰
“应当避免根据一两年的事态发展或一两个重大事件,就得出美国将要从顶峰跌落的结论” [全文]
-
王辑思:美国是否将以中国为敌
如果我们承认美国迄今尚未以中国为主要战略敌手,也知道它没有能力对中国的发展方向发挥决定性的影响,那么中国就可以而且应当去试图把握中美关系的未来方向,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方向,而不是美国战略的被动观察者、评论者和接受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