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方悍然“误炸”叙政府军,停火协议还能维持吗?
美俄新近达成的叙利亚停火协议,对叙利亚问题的解决及美俄双方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但考虑到现实战场中,叙利亚政府军、反对派武装等各方利益、立场错综复杂,该协议又具有脆弱性与实施的复杂性。[全文]
-
策划土耳其政变的,到底是不是这个人?
此次政变,背后也许有着葛兰(居伦)的身影,但他是否直接涉入还很难判断。曾经有以色列情报高层在看到此次政变被拘捕的部分土耳其军队人员名单后表示:“这些人都是葛兰的人,我一看名字就知道”,并声称“但是有一个名单,我们和土耳其情报机构交换过”。当然,是否是吹牛,这就要见仁见智了。[全文]
-
政变之前,土耳其情报机构竟然没有发出预警
任何军事政变的策划尽管再周密,但是往往会露出蛛丝马迹。但是政变之前情报机构竟然没有发出预警,以至于埃尔多安仍然安稳的在土耳其西南部的地中海度假地马尔马里斯休憩,可以看出土耳其政府对于政变咨询的缺失……[全文]
-
美军为何要击毙一个温和派塔利班
曼苏尔被普遍视为“温和派”,也在实际行动中力主与阿富汗政府的和谈进程,但仍然被美国“定点清除”?这都源自阿富汗安全形势的恶化,源自阿富汗安全部队一系列变动,尤其是美军撤离阿富汗之后形成的巨大的安全真空。[全文]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土耳其总统和总理要闹哪样
在总理达武特奥卢出访卡塔尔期间,总统埃尔多安签署颁布了一份文件。达武特奥卢回国之后,当即打电话给埃尔多安要求进一步商榷,但是埃尔多安回话,“小事一桩,不用讨论”,达武特奥卢只得吞下权利被削减的苦果,“被架空”的他被迫宣布下台。[全文]
-
土耳其嘴上说着世俗化,身体却在伊斯兰化
上世纪60年代,土耳其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普通的市民和农民阶层开始用伊斯兰教作为争取权利的武器,为土耳其伊斯兰政治力量复兴提供了机遇。而现代土耳其国家政治体系中,对于“非世俗主义”或者挑战凯末尔主义的三重制约,在2002年之后,受到了来自与“正义与发展党”的巨大挑战。[全文]
-
奥巴马和中东说再见,却被频频打脸
奥巴马的外交“告别之旅”,首站选在了沙特阿拉伯,这一访问也是沿袭了美国总统卸任前谋求政治遗产的传统。令人尴尬的是,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以色列的当家人却选择在这个时候飞往俄罗斯。而奥巴马抵达利雅得时,沙特都没有进行电视直播,沙特国王萨勒曼也没有亲自到机场迎接。[全文]
-
巴铁恐袭| 西方不care,我们还是得关心下
塔利班曾多次宣称巴基斯坦境内的什叶派和“艾赫马迪亚”教徒为伊斯兰教的敌人,鼓动民众杀死这些教徒。2010年5月,拉合尔城内两座艾赫马迪亚教徒的清真寺遭袭,导致98人死亡。2014年,一对基督徒夫妇因为同穆斯林老板发生冲突,结果被散布为“亵渎伊斯兰”,被暴徒活活打死。[全文]
-
土耳其向欧盟要60亿,真是强盗绑了劫匪
60亿欧元!这是欧土峰会上土耳其向欧盟提出的收留叙利亚难民的价码,除此之外,还包括土耳其公民入欧免签、加速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谈判进程。这样狮子大开口,难怪欧盟直呼这是“政治绑架”!欧盟想把难民包袱甩给土耳其,却被土耳其吃了个回马枪,只能暗吞苦果。[全文]
-
伊朗用无核换解除制裁,朝鲜未必行
朝鲜对经济制裁的恐惧并不如伊朗这般巨大。朝鲜长期脱离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其国内经济运转有着自己的特殊逻辑和规则。何况伊朗没有制造出核武器,而朝鲜事实上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再加上朝鲜面临的外部威胁远比伊朗更为直接,显然不能直接套用伊朗经验。[全文]
-
伊朗选举改革派大胜意味着什么
与“议会选举”相比,更多人无疑关注影响力更大的“专家委员会”选举。由于一届“专家委员会”的任期长达8年,而且其负有选举“最高精神领袖”的权力,而在当前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年事已高并且在2014年末诊断出身患前列腺癌的情况下,此次“专家委员会”选举吸引了更多关注的目光。[全文]
-
伊朗是中国在中东的新机遇吗?
中国同伊朗未来的经济合作重点领域将会存在于基建领域,中国在伊朗的基建行业有着较好的口碑,勤劳的中国工人和高素质的基建队伍给伊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伊朗境内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中国公司的影子。此外,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地铁工程也是由中国企业接手并完成建设,使德黑兰成为中东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全文]
-
习大大此时访中东,谈的不止是经济
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引发的地缘政治变动,中东国家之间也出现了彼此的对立与纷争。对于当前的政治乱局来说,沙特和伊朗的关系逐步恶化,这对于中国在中东的外交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各方关系成为了习主席此次出访的重要看点。[全文]
-
沙特与伊朗,该找个台阶下了
此次沙特伊朗断交的外交风波,源于近日沙特处决国内著名的什叶派领袖奈米尔。奈米尔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在当前紧张的沙特-伊朗关系中,双方关系破裂的最终结局。奈米尔本人早年与伊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全文]
-
沙特上调国内油价,土豪过年也难?
减少能源补贴,其实很长一段时期是沙特国内的一个“政治禁忌”。而此次之所以能够真正在能源补贴上“做大动作”,确实离不开沙特国内日趋紧张的“财政压力”。2015年该国财政赤字接近1000亿美元。这是沙特连续第二年出现财政赤字,赤字规模创历史新高。[全文]
-
美国放阿萨德一马?说话算数吗?
克里表态称巴沙尔政府“不必更迭”,让国际社会似乎看到了叙利亚问题解决的希望。我们不禁要问两个问题:克里的话语是否代表了美国国内的“唯一意见”?即使美国的态度同克里完全一致,那么能否认为在“叙利亚之友”这样的“反巴沙尔阵营”中,能起到关键作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