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晖、吕新雨、王晓明谈斯图亚特·霍尔
2014年2月10日,文化研究理论大师、英国社会学教授斯图亚特•霍尔因病去世,享年82岁。[全文]
-
北外滩”:资本又要“传奇”了
“北外滩”是这两年官员和资本家热捧出来的一个新名词,所指的那块地方,本来叫“提篮桥”,后来也叫“杨树浦”,一直是码头和工厂的聚集地,还造了不少工人新村。我提出来这两个名称,不是造两个新词自己娱乐一把,就像那些标题所渲染的,这是要大动干戈了。中国人本有“循名责实”之法,现在更是把这一套发挥到了极致:管你原来叫什么,管你那儿原来——和现在——有什么,你现在就叫“北外滩”了,你就该被“外滩”化了,用“特别报道”重点介绍的一位董事长的话说,你就是“打造地产奢侈品”的一块好材料了!知道为什么老爷们买来一个新丫鬟,都要先给她起个香艳的新名字了吧,这是要预备下手了。[全文]
-
王晓明:打破“支配性文化”
牛奶多了,奶酪才会多。天才的有创意的人从哪里来?只能从无数彼此不同的人当中来。老话说,上海藏龙卧虎,这其中的一个意思,是指这座城市里有非常多才艺不同的人。前些年,在大自鸣钟那个电器集市里,有一个专门卖法语CD的中年人,对全世界的法语音乐人熟得不得了,很冷僻的作品,只要抄个单子给他,他多半就能搜给你,这就是藏龙卧虎。芸芸众生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有自己稳定的、强烈的兴趣爱好,不为时尚所动,更不是只为了赚钱。这样的人越多,文化状况就越好,越能出有特色的文艺家。[全文]
-
王晓明:从巴斯夫进驻重庆谈起
看来,至少在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真正理由,并不是物质财富不够多,而是这些财富的分配不公平。套用一个官员爱打的比方:当大部分蛋糕被少数人切走、其余人只能分剩下的一小块的时候,常有两个办法可选:一,叫住那少数人:“不行,你们切走太多了,必须退一点出来!”二,把蛋糕做大一轮,让那剩下的一小块,随之稍大一点。因此,如果在那些物质财富总体上并不短缺的地方,依然听到“做大蛋糕”的强劲鼓吹,你就基本可以断定,这地方是不准备叫住那些切走大部分蛋糕的人的。从这个角度,甚至可以说,那让少数人安全地切走大部分蛋糕的社会分配制度,才是经济需要“持续发展”的真正原因。[全文]
-
王晓明:新的国家认同及其未来
在某种意义上,只有当“国家”成为一种包含了多样侧面的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能将我们的视线引入远远比“国家”广阔得多的世界,我们对它的热爱才能经得起打击,我们也才不至于动不动就跌回冷漠和空虚。 [全文]
-
王晓明:“大时代”里的“现代文学”
犹如一个在无路之路上艰难跋涉屡屡迷途的登山者,中国不断地发现自己依然处在不得不“现代”的路程之中,那一座最消耗体力、同时包含了最大希望和最大危险的山口,依然还在前面。但是,从另一面来看,那山口已经不远,社会内部长久积聚的各种深层因素的冲突,这些冲突凸显的整个世界的“现代化”的内在矛盾——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如此“现代化”就别无他路的大趋势,可世界又难以承受这个“现代化”,矛盾开始显露和激化。如果乐观——或者悲观——一点,那就可以说,我们正站在鲁迅所说的这个“进向大时代”的时代的末端,甚至已经是开始走进“大时代”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