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释中国大陆今天的变迁,都需要回到这个历史经验中
读陈明忠先生的《无悔》,能够感觉到帝国主义世界内部的不平等,是和阶级的关系关联在一起的,这个勾连是由帝国主义这样一个独特的、在那个时代形成的世界现象造成的。对陈先生来讲那个过程是自然的,但后代的人看起来好像很难理解。[全文]
-
虎跳峡上的思考:如何跨越中国环保难题
最近巴黎气候谈判刚刚结束。5年前在天津也有一次气候谈判。当时一批长期从事这个工作和研究的人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我跟郑义生牵头找了一批人,给当时的中方谈判代表薛正华和美方代表各自写了一个公开信,信在国内外都发表了。最近我看又有人把这5年前的信翻出来,因为谈来谈去基本问题没改变。[全文]
-
王岐山习近平先后接见的这位“终结者”在清华讲了什么(八卦加强版)
这几年,他先后受到王岐山、习近平的会见,不知道有没有新的学习成果。在2011年那场对话中能听的出来,这老先生挺倔,还是有捍卫西方制度的自尊心哒。这一次在清华演讲,汪晖、潘维、崔之元教授们和这位“终结者”能碰撞出什么新的火花?[全文]
-
福山清华开讲 遇见“破壁人”?
11月4日,福山教授在清华大学开讲,题为“中国和美国政治改革挑战”,其中所谈大部分来自这本新著以及与张维为教授的对话。担任这场讲座的主持人是清华大学双聘教授、著名学者汪晖教授,崔之元、潘维作为评议人出席。这三人被誉为国内左翼学者代表,现场他们就福山谈及的“历史终结”、“司法独立性”以及福山思想变化展开讨论。[全文]
-
这是媒体的时代,也是需要反媒体的时代
这是一个媒体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需要反媒体的时代。事情是否发生了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能否聚焦于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在这个意义上,媒体创造“现实”,也必然扭曲现实。今天的暴力发生在现实中,也发生在媒体中。因此,反媒体的逻辑就是击破媒体创造的“现实”,以抵达真相。[全文]
-
二十世纪的历史在看着你,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绝不是单一国家的计划,不是一个以领土及其扩展为目标的帝国再造计划。“一带一路”不仅是能够与美日海上同盟这种冷战老路竞争的新路线,也是一个针对资本主义经济模式进行改革的漫长过程,是对世界历史路径的重新修正。[全文]
-
穿越大半个世界与历史来说台湾问题
在中国大陆,二十多年新自由主义思潮冲击,其影响之广泛和深刻,难以评估,大陆的对台政策虽曾一再声称政治谈判的关键意义,但实际上却越来越依赖于经济逻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让利逻辑。[全文]
-
与富士康工人相遇
11月23日晚,汪晖老师来到了富士康工人中间,和工人一起聊天、唱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出生在20世纪新中国的汪晖曾有两年的工人经历,他当过学徒工,进过罐头厂、纺织厂和无线电元件厂,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在纺织厂做电工的时候,有一次接线,他差点触电而送命。[全文]
-
理解今天中国,先理解毛邓时代的关系(视频)
9月4日下午,一中一西两位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汪晖教授与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在清华大学展开了对话,以宏观视角讨论了“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变革”。本文为汪晖教授演讲实录。[全文]
-
后殖民潮流式微,但影响无处不在
走到今天,后殖民理论影响巨大、渗透在历史研究、文学批评、政治理论,甚至法律,它跟其它的各种的理论,跟结构理论、跟心理学,跟女性主义、跟民族主义研究,跟所有这些当代理论融合在一起,事实上相当大程度地改变西方、尤其是美国人文学术的面貌。[全文]
-
探讨毛邓,都需历史纵深视野
9月4日,汪晖、傅高义两位教授在清华大学展开对话,讨论“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变革”。二人虽对当下中国的发展情况都以乐观为主,但在具体历史问题的评价上,依然有诸多交锋。[全文]
-
台共党人: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
新台湾史写作以省略和扭曲的叙述策略,遮蔽台湾左翼传统的历史脉络及其对民主运动的历史贡献,重构台湾的悲情。这一扭曲对于台湾新生代的历史观点和情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全文]
-
历史、革命与当代青年的思想构成
从“五四”到“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及“九十年代”,直至2008年前后,青年始终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也一直是学界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全文]
-
“五四”文化运动的形成与转化
本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重刊此文,以纪念“一战”和新文化运动百年:文化与政治都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质,它们之间并无必然分界。但为什么在战争与共和危机的政治背景下,“五四”文化运动刻意地在文化与政治这两个有着密切联系的范畴之间做出区分?为什么这一有着明显的政治动机的运动被理解为文化运动?[全文]
-
我不会向中国推销民主
民主并非人类的终极目标。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人类或许会朝许多不同的方向发展。民主也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比如,必须每隔四年进行选举,候选人就会专挑公众爱听的说。多党制体系不是政治进程的最高点,只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制度。我会为了维持民主制度而奋斗,但我不会将它推销给中国人。[全文]
-
幸亏我不用治理中国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于当地时间11月10日下午在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去世。施密特是当代德国的重要政治家,其政治生涯也与中国联系紧密。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有过会晤,长期关注中国及其历史文明。2013年1月,汪晖与施密特展开过一次有关中国与世界的长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