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宇航级CPU难在哪,中美还有多少差距
今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屡屡传出好消息,先是4月将实践十号送上预定轨道,又在8月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不久前,神舟11号与天宫二号完成了对接和分离……在这些人造卫星和神舟飞船中,有一样电子元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宇航级CPU。[全文]
-
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飞向火星还是耕耘地月空间?
载人航天接下来真正的看点也许就是中国和马斯克。中国空间站的建成会是一个里程碑,将为未来载人登月和地月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奠定基础。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风险巨大,但他花的是自己口袋里的钱和乘客的船票费,的确可以任性赌一把。一旦赌赢,将有非凡历史意义。[全文]
-
一周军情:特朗普会成为里根第二,搞军备竞赛吗?
本周,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特朗普当选下届总统让大部分的国际政治专家眼镜掉了一地。金灿荣教授曾说,特朗普会效仿里根,大搞军备竞赛。可军备竞赛能打败中国吗?此外,珠海航展上还有些“小秘密”值得一说。[全文]
-
脉冲星试验卫星发射了,有件事你还蒙在鼓里
昨天,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脉冲星试验卫星。这颗卫星有什么作用?央视报道很低调,只在采访中提了句“导航”,设计师头衔上根本没这两个字。再回头看新华社上月的报道,从中可以很清楚看到设计师们的头衔都带着“导航”这两个字,两字之差,意义可谓天壤之别,难不成央视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全文]
-
航展观察:中国军工正在进入“自由王国”
在本届航展上深深体会到,中国的军工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是何等的旺盛蓬勃,而那些“唱衰”论是何等无力。不论是体制、还是技术,中国军民制造领域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某些根本不了解内情的媒体,还是只知道给我们冠以“山寨”之名,就让他们继续陶醉在幻觉中吧。[全文]
-
一周军情:当我在航展上亲眼见到歼20
珠海航展无疑是防务专家以及军迷们的一场盛会,作为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实质上的成果汇报展,本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国产装备,特别是新装备数量之多创造了历届航展之最,而歼-20战机在本届航展上的短暂飞行表演,更是大大给了中国军迷“满满的福利”。[全文]
-
“胖五”的意义比你知道的更重要
“胖五”首飞成功,举世瞩目。从长征一号至五号,长征家族成功率高达97%。然而,原有长征成员面对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等任务心有余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一位“大块头”扛起重担。未来十几年,大量航天工程都与“胖五”紧密相关,它是未来大批重要航天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全文]
-
长征五号首飞:迈向月球的一大步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它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有了重型运载工具,从此中国在浩瀚的宇宙有了更为宽广的活动舞台。这有点像一个原本只有支线飞机的国家,如今攻克难关又成功试飞了自己的干线飞机,有什么比这更能振奋人心呢?[全文]
-
珠海航展媒体探班日:看,巴铁!
10月31日是珠海航展媒体探班日,我们观察者网航展报道团在航展现场愉快地奔跑了一整天。手里拿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应有尽有……最后,我们还遇到了“巴铁”和他们的枭龙。[全文]
-
航展小门道:中国机载有源火控雷达20年来首度现身
这只是一款供中轻型战斗机使用的轻型雷达,在主要探测指标上却能压倒一系列重型战斗机的机载雷达。再结合该机雷达的尺寸、天线孔径和发射功率分析,该型雷达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美国F-22上使用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全文]
-
天宫二号上的“天极”望远镜和它的小目标
服役多年的天宫一号见证了我国宇航技术和天文探测的发展,以及诸多太空科学实验走入并扎根太空的步伐,如今,继天宫一号之后,天宫二号又要出征太空,开启我国宇航及空间实验相关方面的科技新征程。天宫二号还将身负神秘任务,它将携带国际首个专用的高灵敏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测量仪器——“天极”望远镜进入太空展开科学探索实验。[全文]
-
解放军空军航校:从朝鲜上空打向未来
从七十年前的东北老航校到现在的空军航空大学。人民空军从马拉飞机,人推火车的境地到了现在拥有世界最先进战机。在装备追赶上的同时。飞行员的选拔训练也从未放松。战争最终是由人决定的,高素质的中国空军飞行精英也将在未来的空战中崭露头角。[全文]
-
中国将成为新的太空超级大国
6月25号晚上8点整,一道耀眼的橘色光芒划破笼罩着海南岛的黑暗,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一枚53米长的火箭直冲云霄。中国的航天事业一向被视为绝密的航天项目,但近些年一年比一年开放和进步,不容小觑。这不是靠不设限的资金支持,而是靠谨慎地选择项目,然后执着地追求明确目标。老牌航天强权们真应该从中学一些东西,尤其是在载人项目上应该多向中国取经。[全文]
-
长征7号向我们走来的脚步
长征7号运载火箭今晚首发成功,中国航天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在接下来的长征5号火箭发射升空前,“长七”是我国实际发射过的最大运载火箭。伴随着成功的兴奋,一起回顾“长七”向我们走来的脚步。[全文]
-
“航天马车夫”俄罗斯为何没钱赚?
俄罗斯航天不行了?俄媒文章提到,主管军工的俄罗斯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最近亲口承认,俄罗斯在航天领域赶不上美国。2015年,俄罗斯从发射次数来说在全世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中独占鳌头,达到33%(29次)。干了很多事,却赚不到多少钱。[全文]
-
发展通用航空,真的非得学美国?
最近数年,国内航空出行开始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可尽管飞机出行在各类交通出行中增长最快,多数国人对通用航空的了解,还停留在“本山大叔”这类有钱人坐拥私人飞机的认知阶段。这样的认知,很容易引发社会舆论对暴富和奢靡的不满,平添不同阶层之间的“价值观撕裂”。[全文]
-
给月球拍张高清照到底有多难
在中国首个航天日来临之际,几张高清无码大图占据了科技相关新闻的显要位置。这些略显晦暗的照片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关注,是因为它们是人类拍摄的清晰度最高的月面真彩色照片。而从探索月球的最初尝试,到这些饱含着月面地理信息的照片,人类走过了58年的曲折长路。[全文]
-
首个航天日,谈谈中国空间站如何弯道超车
前不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宫一号的功能已于近日失效,它的轨道将逐步降低,最终将再入大气层烧毁。原来人们普遍预期,今年天宫二号发射后,将和天宫一号实现同时在轨飞行,并能利用这种机会开展相关实验。现在还有机会实现吗?[全文]
-
刚升空的实践十号,比你想象的亲民
近年来,包括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等民用领域的科研机构也出现了进行空间实验和微重力实验的需求。可由于地面微重力塔与微重力飞行均难以完美复原太空中的重力和辐射环境,神舟飞船的条件与发射次数又远远无法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发射一颗专门进行民用科研任务的卫星也就提上了日程。[全文]
-
B-21来了,我们该担心吗
B-21的最大挑战在于成本控制。中型、长航时、超远程在气动上提供了良好的降低成本的基础,但复杂的ISR和电子攻击要求将极大地增加软件挑战。F-35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点。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众多研发偏差互相放大。[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日本10架战机表演日紧急挂弹起飞,出啥事了?
速读责任编辑:荀越
-
歼20现身空军最大规模军演地点
速读责任编辑:荀越
-
中国之后 日本也发射飞船试验清理太空垃圾
速读责任编辑:周远方
-
美国首位绕地球飞行宇航员去世 特朗普发推悼念
速读责任编辑:朱健
-
景海鹏陈冬结束隔离,首次公开亮相
速读责任编辑:陶立烽
-
俄舰载机接连坠海,到底咋回事?
速读责任编辑:堵开源
俄舰载机接连坠海,到底咋回事?
发表时间:2016-12-06 08:23:04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堵开源【观察者网综合】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次出击叙利亚从一开始就被负面消息纠缠,西方国家嘲讽冒着黑烟的俄罗斯航母是“重演第二太平洋舰队悲剧”(日俄战争期间俄将波罗的海舰队调往远东作战,结果遭到惨败)。继上月一架米格-29KUBR战斗机因航母阻拦索故障难以修复,耗尽燃油坠毁之后,12月3日,又一架俄罗斯苏-33舰载战斗机坠毁。事故原因据称是着舰时阻拦索断裂,飞行员弹射逃生,相关报道已经得到俄罗斯国防部确认。这次事故表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确实存在带病参战的问题,其阻拦索系统很可能存在设计缺陷。 -
美媒:中国军用无人机霸占市场的秘诀
速读责任编辑:武守哲
-
天宫二号入选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杨利伟首次回应太空敲击声:或为物品结构变化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商用无人机屡闯禁地:曾偷拍导弹旅训练被击落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我国今年发射火箭19次 排世界第二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全球首架787商务机亮相上海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长三乙火箭首飞失败画面公开:坠山坡爆炸
速读责任编辑:唐艳飞
-
我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4星 实现全球组网
速读责任编辑:堵开源
-
神11返回舱开舱,快来围观带回了什么
速读责任编辑:梁福龙
-
马斯克称“中国如果不爽,会击落4500颗互联网卫星”
速读责任编辑:堵开源
-
从天宫二号带回来的种子开花结荚了
速读责任编辑:王骁
-
美媒:追上美俄航天成就,中国路还长
速读责任编辑:马力
· 航天员抵达北京 -
312亿美元!美批准向卡塔尔、科威特出售战机
速读责任编辑:堵开源
-
航天员抵达北京
速读责任编辑:唐艳飞
-
-
· 航空航天 ·
人类从文明之初就未曾停止对于天空的探索,展翅高飞的渴望深深印在我们心中。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航空业已经是人类极为仰赖的交通方式,航天科技的发展程度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中国是这个领域中的新面孔却也是进步最快最显眼的一个。我们仰望星空,因为我们相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
要制造电动飞机需要攻克哪些技术难点?
速读责任编辑:孙武
-
NASA公布最新照片:太阳面带笑容
速读责任编辑:朱素恕
-
杨利伟:曾在太空遭遇诡异敲击声 至今无法解释
速读责任编辑:林西
-
美媒:特朗普政府或带美国重返月球
速读责任编辑:赵可心
-
科科龙队的两人三球溜到飞起,但还是输给了这两位…
速读责任编辑:林西
-
狮子大开口:SpaceX公司申请发射4500颗卫星
速读责任编辑:堵开源
-
航天员返回后,第一顿吃的是……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中国功夫上天啦!
速读责任编辑:高雪滢
-
中国人首次太空跑步:景海鹏连跑1小时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国内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案例首次曝光
速读责任编辑:范唯
-
红外隐身衣亮相珠海航展,实测↓↓
速读责任编辑:赵可心
-
买不起美国“标枪”?来看看中国“佩刀”吧
速读责任编辑:范唯
-
专访丨胡锡进:现场看“胖五”发射 我嗓子都喊哑了
速读责任编辑:高雪滢
专访丨胡锡进:现场看“胖五”发射 我嗓子都喊哑了
发表时间:2016-11-04 15:00:10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高雪滢十年磨一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昨天(3日)晚上首飞成功!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文昌现场观看了“胖五”升空的过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连发了好几条微博。在“长征五号”升空之前10分钟,胡锡进在微博上发表了一首长诗,把“胖五”形容成一个即将出门远行却眷恋父母的孩子:谢谢你们养了我10年,我会划出一道亮光,我会去宇宙深处粉身碎骨。“许多网友表示看过之后仿佛也身临现场,感同身受,十分感动。那么,老胡是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下这首诗的呢?他在现场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今天(4日),观察者网针对这些问题电话采访了胡锡进。 -
航展公众日第一天 直播又回来了!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明明是个“航”展 坦克满场狂飙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微型防空导弹“袖剑”,虎牙妹轻而易举地就…拿反了
速读责任编辑:范唯
-
歼20首次公开亮相,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局座这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速读责任编辑:林西
-
2016珠海航展开幕!(回放)
速读责任编辑:刘楚楚
-
神奇!这身蓝衣服竟然暗藏这么多玄机
速读责任编辑:黎娜
-
快!到前方看2016珠海航展(直播)
速读责任编辑:徐书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