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成功当之无愧
1940年,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预言道,美国和苏联将一直会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即便中国和印度拥有“古老的文明、庞大的人口、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两国也无法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发挥出潜在的实力”。[全文]
-
人民币汇率破7不符合中国利益
贬值会进一步动摇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如果人民币出现快速、大幅贬值,外界会认为中国政府把调整汇率当作了救命稻草。如果不贬值,就无法面对贸易摩擦升级。同时,贬值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和海外直接投资,对今后经济发展也会有不利的影响。[全文]
-
改革派和保守派如何推动中国经济改革
1993年后的经济体制实际上强化了政府的权威和政府在配置资源中扮演的举足轻重的角色,吴敬琏先生以及许多经济学家对在此基础上成型的这个经济体制显然持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可就是在1994年之后,中国经济就像涅磐重生那样,迅速从前几年的极其困难时期摆脱出来。[全文]
-
如果中国企业界信心动摇,特朗普的“胡来”就不会停手
我们相当一部分的出口,还是有竞争力的,加了关税也不见得完全丧失竞争力。但问题在于,即便没有贸易摩擦,中国经济也已产生了下行压力,贸易摩擦会让经济前景更加不确定。保证国内企业的信心,也是应对贸易摩擦的题中之意。[全文]
-
西方对中国科技创新存在错觉
数字技术的确正在使中国经济改头换面,应该说这是移动互联网所驱动的商业新模式在中国获得成功的结果,而非尖端科学技术在中国获得发展的结果。受其影响的并非中国的制造业部门,而是普通中国人的消费模式。[全文]
-
中国最新的贸易政策变化十分明智
中国已经认识到了特朗普政府执着于强迫其减少对美贸易顺差的荒谬性。但中国也知道,贸易战的爆发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为了缓解贸易摩擦,与日本的自愿出口限制不同,中国领导人承诺增加进口并开放国内市场,在未来5年内中国商品进口总值将达到8万亿美元。[全文]
-
去年达到6.9%,今年GDP目标为啥还是6.5%
目前几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都在可控范围内,包括就业、赤字、物价等,没有大的起伏,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拔高目标的实际价值就不大了,也即,加快增长已经不是最优先的发展目标了。[全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键还是一个“稳”字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从目前看,实现百年目标有极大的概率。我理解,中央最关心的是这时候就需要防止大的失误发生,解决不确定性、化解风险,尤其是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稳中求进”的“进”,我理解还是要做成一些事。比如,脱贫和减排是两个“攻坚战”。[全文]
-
为什么中国就业强劲?
GDP差的时候就业不可能好,如果就业好,只可能是政府用尽浑身解数办到的。目前,我国就业虽然好,但拖累了劳动生产率。如果通胀能到3%以上,实际GDP增长能够重回7%以上,名义GDP增长率能在15%以上,不仅就业,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全文]
-
中国经济正转向超级城市引导的增长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近40年,不过仍有一项重要的增长动力尚未获得充分利用,那就是城市化。由于中国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使超级城市作为经济发展和扩大繁荣的引擎终于获得了应有的重视。[全文]
-
诺奖得主:我为什么多次放弃美国 留在欧洲做研究?
张军:为什么没有去美国而是待在英国?美国经济学的研究能力更强。皮萨里德斯:我不止一次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搬到美国去学习、研究和工作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很强的吸引力,我想待在欧洲。我是一个欧洲人,我觉得欧洲很好,欧盟发展的前景也很好。[全文]
-
报告解读| 为何下调GDP增长目标?
新的一年,中国政府下调了GDP增速至6.5%左右,谨慎得超过学者们的预料。2017年的关键词里又有新面孔:贸易保护主义、为企业减税降负、港独没有出路等。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密码,透露了什么?观察者网力邀11位学者解读其中九大要点。[全文]
-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 需警惕三大威胁
10月19日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GDP增速为6.7%,与一季度二季度相同,中国经济出现短期企稳态势。不过,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有隐忧。张军教授认为,债务积累、民间投资意愿低、劳动生产率增幅回落,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三大威胁,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全文]
-
多个省份 高成本已拖了增长后腿
与其说中国经济处于减速期,不如说处于换挡期。中国服务业的增长几乎弥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产量下降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减速效应。但日韩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结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当下中国必须注意避免掉入结构性陷阱,导致转型成本与转型收益相抵消。在一些中国省份,此类高昂的成本已经给整体增长拖了后腿,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全文]
-
中国经济怎么走?他们一起发出声音
经济学界及媒体舆论对中国经济走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歧。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观察者网力邀9位经济学家探讨中国经济当前最有分歧的六大问题。这些经济学家分别是张军、林毅夫、朱天、余永定、陈平、姚洋、屈宏斌等……[全文]
-
中国经济放缓 为何失业率在下降?
张军教授近日和他的学生运用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估算发现,尽管在2005年中国城镇失业率可能高达10.7%,但在过去十年里逐步走低,到2012年已降至7%。也就是说,2005至2012年期间,城镇人口年平均失业率为8.5%。应该从哪里找答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