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忘了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痛
如今俄罗斯知识界哀叹说,当时他们斗争的枪口瞄准的是苏共,倒下的却是苏联,伤着的反而是自己。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含泪相告:是我们自己将苏共、苏联送入了火葬场。西方世界的敌人弹冠相庆,国内少数人在葬礼上发财致富,大多数民众受苦受难。[全文]
-
乌克兰民主在选择中迷失
乌克兰曾以“欧洲粮仓”著称,在苏联制造业和工程技术最发达,如今却几乎沦落到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发展程度“垫底”的境地,陷入民主的迷惘与转型陷阱难以自拔。回顾乌克兰20多年的转型之路,不难发现,西化之路上的民主迷失无疑是导致乌克兰转型失败的罪魁祸首。[全文]
-
自信地审视“西方民主一元论”
李世默先生在观察者网和《环球时报》同时发表的《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一文,笔者对其观点深表赞同。与西方国家一些学者继续局限于“民主-专制”、“西方-非西方”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不同,中国采取科学性的发展方式,拒绝了国际上盛行的那些思想偏见和政治短视。[全文]
-
普京如何清除党内“死魂灵”
普京认为,各类骗子都会不遗余力地挤进来,些人并非是为百姓谋福祉,而是为了个人发财,这只会败坏政府和本党声誉。2008年,统一俄罗斯党开展新一轮的“清党”,将那些追求个人目的和心怀叵测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党,并吸收普通劳动者入党。[全文]
-
从苏共精英到俄罗斯权贵
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改革”运动已经过去了20多年。硝烟已渐渐散去,今天的俄罗斯民主选举层出不穷,新老政治精英交替登场,然而官场生态依旧。不仅西式民主法治没有实现,苏联时期政治的效率和秩序也已丧失殆尽,于是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政治生态。[全文]
-
评估世界政治需要中国标准
西方政治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现实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却常常成为西方对外干涉的借口。这不仅时常引发国际政治摩擦和对抗,也无益于世界各国在政治领域对话和相互借鉴。为展现东西方国家的政治特色和优势,争夺国际政治话语权,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国际政治发展力评价和测量体系”。中国版的政治发展评价体系注重考察政治进程的“发展性、稳定性和功能性”,以“全面的、科学的政治发展”为目标,重在比较和分析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力和竞争力”,通过对各国政治的“主权性、民主性、稳定性、制度性、有效性、廉洁性”等参数进行主客观测量。[全文]
-
我们应树立什么样的民主观?
政治对抗、金钱政治、决策不畅等政治颓势使得西方制度的政治能力和民主成色大打折扣。曾经在冷战结束时断定西式自由民主模式将获全胜的日裔美国政治哲学家福山近年对美国政治大加鞭挞,认为美国政治几乎步入政治利益集团对抗的“死胡同”。他现在由自由民主问题转向研究“政治秩序的起源”。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民主观,走全面科学的政治发展路。科学的政治发展观不仅要求政治进程内部要素的协调统一,而且要求政治发展应当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强调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和共同进步。[全文]
-
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
按照《俄罗斯私有化纲要》的规定,私有化要实现以下七个重要目标:形成一个私有者阶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私有化所得的收入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体系;促进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提高竞争力、经济非垄断化;吸引国外投资;建立良好的组织体系。然而,几年过后,私有化的实际结果与最初目标相差甚远。私有化实际上成为一些国有优势企业的“大拍卖”,使少数人借机暴富,进而演变成“财团巨富和金融寡头”。[全文]
-
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
“私有化”是俄罗斯“自由改革派”上演的一台重头戏,是一场空前的财产“大分割”运动。几年间,大规模、“闪电式”的私有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俄罗斯社会的面貌,瓦解了原制度的经济基础,改变了社会的阶层结构,催生了私人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的形成,导致了“财团、寡头”参政的局面。“私有化”运动激化了社会矛盾,滋长了经济犯罪,贻害无穷,隐患未消。[全文]
-
张树华:牢记俄罗斯私有化的教训
俄罗斯私有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社会面貌,催生了私人资本特别是大资本的形成,导致“财团、寡头”参政局面出现。 [全文]
-
张树华:中国要善于“驾驭民主化”
要破解西方强加的“极权、专制、不民主”等概念陷阱,努力提炼和归纳中国的政治经验和理论价值,增强政治自信力和理论说服力。要关注一国的政治主题和发展顺序,注重培养国际政治竞争力。针对国际上流行的各种不同版本的“政治、民主、人权排行榜”,研究一套科学而全面的中国版的“世界政治发展力评估报告”。[全文]
-
张树华:认识民主,谨防陷入七大误区
国际历史经验表明,每个国家的民主都应符合自身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发展民主应当因地制宜,外部强加和全盘照搬往往是得不偿失。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一些国家却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认识误区和思想迷局”,出现了各式的政治乱象。[全文]
-
西方某些国家强行推销的“民主化”暗含哪些危险?
回溯历史、环顾国际,我们发现,特别是冷战前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同时,一些国家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认识误区和思想迷局,出现了各式的政治乱象。[全文]
-
冷战后西方民主与民主化研究:理论困境与现实悖论
当今世界无论当权者施政,还是普通民众的政治诉求,均会祭起 “民主”的旗号;无论左派还是右派,均乐意突出自己对民主的“偏好”,不管是否真正理解民主之含义。现如今在国际上某些国家,政客言必称“民主”,意为占领道义的制高点;文人宣称民主,幻想在学术江湖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全文]
-
张树华:中国道路的政治优势与思想价值
在热议“中国奇迹”的背后,一些西方研究者喜欢多讲“中国模式的经济成就”,不谈或者有意回避“经济成就”背后的政治因素或政治优势。国际上一些汉学家,不遗余力地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等领域寻找中国成功的历史密码,视而不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因素。习惯了以西方政治标准评价中国问题,就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读”或“误判”。[全文]
-
俄罗斯向全面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权力组合框架继续发挥作用,保证了俄罗斯社会局势的稳定。经济上,俄罗斯实现了金融危机后的V型反转。外交上,突出为“全面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多边机制全面维护俄罗斯的广泛利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