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会被台湾政治摩天轮甩出去吗
党派精英们想方设法要“公平分配蛋糕”,但难以满足的大众往往会抛弃一个政治明星,捧起另一个政治明星。这是一种缺乏经济持续增长和整体福利扩张下的自我政治消耗,如果遇到认同矛盾则损耗愈重,没有赢家,都是输家。基本上,这就是八年来马英九和国民党的执政命运。现在蔡英文一脚踏进这个周期,她能摆脱马英九的命运模式吗?[全文]
-
别只看民进党执政,要看到台湾的新政治周期
国际选举政治研究中有一个假说:在阶层分化明显的社会,一人一票的直选制度使得占多数的下层阶层的选民易于寄全部希望于新的政治领导人;而一旦结构化的经济社会问题短期内难以化解时,则社会潮流往往会大幅转向,换党换人遂成为常态。这种社会心态的钟摆式变动及其促成的政治周期理论假说,在今天的台湾成为了现实,不过未必是一件好事。[全文]
-
数据告诉你台湾“民意”到底什么样
本文利用台湾调研数据分析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变量,指出台湾新世代社会运动的形成及其结构特征,是三十多年来认同问题不断积累和贫富分化及阶级意识崛起背景下的产物。在认同政治维度与阶级政治维度的相互作用下,两岸经济关系和台湾公共政策紧密交织,型塑出新的社会运动形态。[全文]
-
向中国学习如何避开修昔底德陷阱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紧张很少反映在地缘政治和军事上的“硬冲突”,而主要体现在以宏观经济项目为核心的地缘战略竞争。这场重量级较量,可谓“重剑无锋”,注重的不是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大战略之博弈。围绕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之博弈,牵动欧亚两大洲30多国,就是这重要体现。[全文]
-
来看看蔡英文这个党有没有希望了
今天台湾的民进党,和1990年代英国的工党有一些相似之处。蔡英文能否成为台湾的布莱尔呢?无疑,两岸政策是蔡英文和民进党目前最大的短板,也是迈向执政的“最后一里路”。[全文]
-
台湾激进主义的根源
在台湾反服贸运动中,为什么可能因两岸服贸而直接受损的服务业劳工雇员队伍没有站出来,反而是正在准备大学期中考的少男少女们在前冲锋呢?这就要回归到台湾社会变迁的一个独特现象——缺少稳定的阶级认同。[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