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叙利亚停火协议生效一个月,火真的停了!这是大部分观察者都没有意料到的结果。因为停火协议规定,签字各方都停止战斗,但不包括IS和基地组织。问题来了,基地组织与其他反对派是盟军,俄罗斯与叙利亚政府联军轰炸基地组织时,怎么保证不会炸到其他反对派?但事实证明我们只料到其一,忽略了其二。 [全文]
通常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然而最近叙利亚内战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似乎颠覆了人们的常识:同在对抗ISIS与政府军的立场上,一支名为“正义骑士旅”的反对派力量正被一支名为“叙利亚民主军”的库尔德武装打得节节败退。再给这个故事增加一些背景就会显得更加滑稽:前者是CIA支持的武装派别,后者的主要资助者是五角大楼。 [全文]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以及俄民众对政府直接控制媒体的默许让人不禁发问:是否俄罗斯民族具有某种内在的独裁基因呢?但是经验告诉我,从单一事例得出关于国民性的某些结论时,我们要非常小心。所以,我们在美俄两国分别做了问卷调查,旨在搞清楚两国人民对市场经济和民主概念有何观念上的差异。 [全文]
一架迪拜航空客机在俄坠毁,机上62人全部遇难,这是2016年第一起重大空难。在当天的气象条件下,客机理应去备降,然而机长却选择硬着头皮降落。笔者有多种猜测,其中最为关键就是机长本人的安全意识:是赌一把降落下去,还是乖乖认怂去备降?生死往往在一念之间。 [全文]
虽然战争是只吞金兽,但是俄罗斯在叙利亚的行动,开支水平可控,并且无需像在东乌克兰那样,负担最复杂最昂贵的民生和难民成本。俄罗斯再缺钱,也不缺这区区每月几亿美元,怎么可能“缺钱”“认怂”呢? [全文]
普京很明确自己的目标:保住阿萨德政府不跨,让其继续提供军事基地。因此,俄罗斯只要帮助阿萨德控制海岸线一带就够了。但阿萨德自然想统一叙利亚。这就是代理人战争中的小尴尬。代理人常常有自己的小算盘,特别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往往忘了老大是怎么打算的。 [全文]
俄海军现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号将于今年年末进入2至2年半的维修期。但俄罗斯极度缺乏大型浮船坞,缺少可维护修理大吨位海军舰艇的修造船厂这一问题则更加突出。 [全文]
欧盟关于将乌克兰拒之门外的决定,一定程度上确实缓解了俄罗斯的压力,在将来也能起到缓和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也不能解决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困境。可怜乌克兰,国家动乱两年有余,却最终落了个“为他人做嫁衣裳”的下场。 [全文]
前几天,观察者网发布了一篇《俄罗斯人现在有多穷》,引起很大反响。在俄留学和经商23年的华商刘新因此被亲朋好友频繁“慰问”,刘新认为该文有夸张的部分,遂请同事在俄罗斯三地走访,搜集数据赐(tu)稿(cao)观察者网。我们欢迎这类观点争鸣,期望对大家认识俄罗斯有所帮助。 [全文]
参与(139500) | 评论(1349)|2016.03.08为了维持来之不易的中韩关系以及阻止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在制裁朝鲜问题上,中国做了让步。然而,就在此时,俄罗斯又出手了,利用规则连续阻挠美国主导的制裁法案在联合国投票。外界很难猜测中俄是否有默契和事先沟通,但俄罗斯此举确实给了中国一臂之力,再度形成了中俄联手制衡美国的局面。 [全文]
我去超市买东西,不止一次遇到衣着整洁干净的老奶奶,一脸歉意的说,姑娘能不能买个“大列巴”给我,我挺饿的……大列巴十几二十卢,算下来人民币一两块钱。 [全文]
参与(295422) | 评论(2057)|2016.02.27对于大笔军售,俄罗斯有空穴来风的坏习惯,但伊朗的情况不一样。伊朗很着急,在现有老爷爷战斗机空中散架之前要尽快完成换装。除了地缘政治上的好处,对伊朗的军售对俄罗斯也是巨大的经济收益。 [全文]
基里尔一世牧首自即位以来,积极参与俄罗斯国家政治生活,密切教会与俄罗斯政府的联系,坚定支持普京,是普京坚强的政治盟友,而普京也宣称自己是东正教徒并尊称其为“父亲”,俄罗斯政府和东正教会的关系空前紧密。 [全文]
德国法律规定,与14岁以下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无论当事人是否自愿都构成违法行为。柏林警方最初的回复是没有强奸案件存在,这是掩盖案件,还是就事论事?许多在德的俄裔对德媒也失去了信任,起因是由于德媒对乌克兰纷争的一面倒报道。 [全文]
经济危机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导致政治危机,连给人以沉稳、干练印象,在民众中声望颇高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现在也不能稳坐钓鱼台了。一方面,一向以强硬示人的普京在2016年也坦诚经济危机对俄罗斯造成的伤害,并且罕见地利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不景气为自己开脱,表现出了少有的“软弱”。 [全文]
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评出“2015年度最有权势人物”,普京蝉联榜首,奥巴马屈居第三。乌克兰问题余波未平,叙利亚反恐烽烟又起,2015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无疑是各大媒体出镜率最高的领导人之一。 [全文]
克里表态称巴沙尔政府“不必更迭”,让国际社会似乎看到了叙利亚问题解决的希望。我们不禁要问两个问题:克里的话语是否代表了美国国内的“唯一意见”?即使美国的态度同克里完全一致,那么能否认为在“叙利亚之友”这样的“反巴沙尔阵营”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全文]
普京和埃尔多安十多年来一直以政治强人的姿态,牢牢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但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装,迎合了其国内主流选民对于强力沙皇、睿智苏丹的“大国领袖”的想象。但代价就是必须对内对外都始终保持这种永无畏惧、永不认输的硬汉形象。于是,这种双方心知肚明只会两败俱伤的制裁游戏,也只能继续长期持续下去了。 [全文]
欧盟本可能因巴黎恐袭事件与俄罗斯和解,然而在欧土峰会上,又因为难民问题而加深了与土耳其的合作。西方也并未放松对俄传统势力范围的侵蚀,北约正式邀请黑山加入。但对土耳其来说,并非都是好消息,俄罗斯公布IS的石油进入土耳其的证据后,连美国国务院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请求土耳其关闭边境”。 [全文]
IS最近惹恼了俄、法等大国,各国对IS一片喊打,这让IS像极了一个笑话里的小企鹅“豆豆”——别的企鹅都打它,但没有人想打死它。认为大家都在打它,它就要死了的想法是天真的。即便是受害很深的法国,空袭的作秀做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只能算是隔靴搔痒。 [全文]
-
· 俄罗斯之声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那以后,国人对俄罗斯的感情复杂起来,如俄罗斯套娃一般层层叠叠:沙俄入侵的旧账,对北伐的扶助,中东路的教训,二战及抗美援朝的并肩作战,156工程和苏联专家的印记,中苏交恶的龃龉,红色巨人倒下的惆怅,现在又同受西方的挤压……如今,我们已几乎听不到“达瓦里希”,曾震撼全球的北极熊则担心着自己的“列巴”。北方的邻居,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