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一带一路
-
评论 Review | 研究 Study more
-
法国可惜了
有媒体报道法国人连下个月的口粮都拿不出来,还有人向我求证这是不是真的,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法国人没有储蓄的习惯,加上懒散,也不会有体面的收入,日子自然就过不下去了。没有粮食,但有选票,结果就变成向政府说“不”和要钱的手段。[全文]
-
从豆粕到测控站,中阿合作美国很操心
阿根廷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是阿根廷第三大贸易伙伴。虽然中阿没有签署一带一路框架备忘录,但是阿根廷政府对这一倡议的响应很积极。最近这几年,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不断增加,我们跟阿根廷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在拉美国家当中是比较领先的。[全文]
-
为了签署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我们打破了外交惯例
按中国外交部的规定,像这样建设管道的专业协议由两国主管能源的部长签署就可以了,两国元首只能作为见证。尼亚佐夫总统把我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鲁桂成叫到他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明确告诉大使,如果这个协议不是由他本人来签署,他将回国,这个协议无法签署。[全文]
-
中国承认印度在南亚的影响,但印度依旧不买账
印度有一种政治心理,也就是南亚和印度洋霸主的这种心态,认为印度洋就是印度的洋。它主要是继承了英国的那种传统,认为英国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之后,这个地方天然就应该属于印度的势力范围。印度国力没有那么强,但是它的野心有那么大。[全文]
-
西方针对“一带一路”的竞争,本身就是中国的“胜利”
美国、德国等国一直在公开反对“一带一路”,已经造出诸多新词汇来称呼之,包括“新帝国主义”“新扩张主义”“新殖民主义”“债权帝国主义”等等。当然,也有国家变得现实起来,例如中国的邻居日本,从早先的公开怀疑甚至反对,转向近来的寻求合作。[全文]
-
援助巴新,中国和澳大利亚“道不同”
澳大利亚政府有一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也有合作,成效肯定是有的,但看其文件,有些地方总感觉“怪怪的”。比如在研究优先方向的第一条,列的是“克服阻止人们从农业技术中受益的社会、文化、政策障碍,特别是在性别平等和女性方面”。[全文]
-
贸易摩擦不过是压气球,这面瘪了那面鼓起
中美贸易争端是一场双边争端,虽然它具有全球影响力,但这些影响不见得都是负面的。事实上正如真正的战争一样,贸易战往往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最后的赢家不是争端双方而是第三方。[全文]
-
抹黑还是正视?面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西方悄然改变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但美英主流媒体总是不遗余力地在这一议题上做文章,对我指责、质疑甚至抹黑和攻击。不过,近期,一些美英主流媒体不再执着于一味的负面报道,而是多了一些思考。[全文]
-
美欧不会彻底翻脸,但“脱美国化”是大势所趋
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与诸多强人治下的当前欧洲存在着巨大的利益争斗与理念争执。美欧分裂已到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时刻,在反恐、安全甚至经济、贸易、价值理念长期依赖美国的欧洲正寻找自主的道路。所谓“西方的终结”预言不再是神话。[全文]
-
“一带一路”倡议成功跨过五周年,德媒也跟着纠结了五年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功跨过五周年,正式迈入了“新五年”。德国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初期的“疏离旁观”到近期的“喜忧参半”。 2017年以来,不同报道主题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立场。[全文]
-
西方炒作一带一路“债务陷阱”时,我正好在巴基斯坦
其实巴基斯坦是比较安全的。我在那边二十几天,但一个危险情况都没出现。在村庄、镇上,社会环境相当稳定和安全。当地的巴基斯坦人因为中巴走廊,要把这地方保持安全,争取有一带一路项目落地。[全文]
-
世界秩序混乱,你能看出是哪个国家在做不利于全球的事
特朗普的个性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一个疯子,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天才。我想说的是,像特朗普这样的领导人能够在美国执政,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他是世界帝国主义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全文]
-
以静态眼光看中国经济的西方专家们,现在脸红了吗?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西方国家舆论开始炒作所谓“债务陷阱”,认为中国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与援助是“掠夺性贷款”,会导致这些国家无法摆脱依赖中国援助的恶性循环。然而,债务增长固然可怕,但要看债务是用来干什么的。 [全文]
-
贸易摩擦之下,更能明白一带一路的意义
未来,一带一路相关建设将面临来自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更多打压、遏制,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但美国政策大调整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为当前较量做好了战略上的提前谋划和准备。[全文]
-
西方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输给了中国?
中国的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似乎超越西方各国从而占据全球主导地位,但事实上这种“建筑热”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原本“一带一路”项目的受援国由于深陷债务泥潭转而向西方国家寻求帮助。西方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输给了中国? [全文]
-
15%的人口统治全世界,这也是“民主”吗?
我们不能把民主简化成票箱里的一张选票,美国国内也许是民主的,但它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是民主的吗?当然不民主,就像曾经的英国。过去200年,世界被人口只占15%的西方人统治着,这其实是世界史上一段极不民主、极端专制的时段。[全文]
-
受西方控制的非洲,如何衔接“中国梦”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等新兴大国在非洲经济领域的强势上升,使得欧美国家在非洲的影响力急剧萎缩。但美欧维护全球主导地位的雄心并未泯灭。近年来,它们以使馆为基点,以非政府组织为工具,以拓展西方公司利益为目标,在非洲各地煽风点火,制造冲突。[全文]
-
香港怎样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弯道取直”?
大湾区作为著名的侨乡,无论是在地缘、文化、语言、生活习惯,都和东盟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新的经济格局之下,已经不再是“亚洲制造,出口欧美”的模式,亚洲本身就是一个成熟、有庞大消费能力的市场。[全文]
-
他提出“丝绸之路”一词,为何被西方同行忽视
在那个时代关注中亚的人们中,大概只有李希霍芬最早关注到东西交通的地理问题,而且是在现代科学水准上的关注。后来的考察者所发现的中西交流丰富的物质遗存,其实,都是李希霍芬“丝绸之路”的注脚。李希霍芬在研究中国时,不时流露德国殖民主义立场,但“丝绸之路”这个词,却给了中国人在这条大道上的主体感。[全文]
-
“一带一路”上悬而未决的身份认同
瓜达尔与深圳都曾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渔村。后来也都得到了国家的鼎力支持和外资投入的承诺。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早已嵌入中国企业家的集体记忆;瓜达尔原住社群对人口结构潜在变化的负面诠释,和当地民生之凋敝、抗争之暴烈、政府信誉之低下,都使多数到访的中国企业家愕然不解。[全文]
-
-
-
中美百日计划首批十成果:美牛 转基因 一带一路
-
塔吉克斯坦边防军展示中国装甲车
-
600亿美元!印尼坚持B2B模式与中国合作基建
-
合作新模式?西班牙企业想与中资组队竞标亚非拉
-
州政府自行加入“一带一路” ,澳总理惊了
-
停滞3年,中缅皎漂港终于签了
-
北斗导航产业迎爆发期 2020年市场规模或超2万亿
-
习近平向一带一路科学联盟成立大会致贺信
-
用数据说话:进博会的大背景
-
教科文组织官员:丝绸之路是人类互动的鲜活例证
-
甩开“中央”单干,澳这州加入一带一路
-
“我已卖空美股持有中国股票”
-
习近平向“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致贺信
-
“中国投资没任何威胁,双赢”
-
中欧班列青海德令哈至俄罗斯巴尔瑙尔成功开行
-
“一带一路”5岁了,真好!
-
美参议院通过法案 600亿美元就欲叫板“一带一路”
-
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实践
-
海外人士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
-
马尔代夫“变天”影响一带一路?我驻印大使回应
-
-
-
-
当炸弹成为商机 阿富汗电商飞速发展
-
印尼80多岁老华侨当年年级第一 他聊了聊回国高考
-
“舌战群儒”视频5|张维为:价值观念彼此尊重,这才是中国的行事之道
-
斯里兰卡前大使:印度对中国的这个担忧很可笑
-
中国为全球贡献多少就业?仅一带一路就超16万
-
骑行18国抵北京,这是第一个骑摩托穿越丝绸之路的阿拉伯人
-
当一带一路来到电影世界,中国的角色依然很重要
-
这个台湾人连赞3遍大陆——非常强,非常强,非常强!
-
“太好吃了!”外国吃货眼里的“一带一路”
-
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吗?观网读者:工业化推动世俗化
-
分头行动!“第一夫人们”现身秀水街买买买
-
和习大大一起“走路”是什么体验?马云和他们来告诉你
-
萌娃正太已成少年,白俄罗斯“小王子”又圈粉
-
一带一路上的中欧班列,究竟怎么开?
-
中国到底啥模样?“一带一路”国家的大学生这样“看”
-
29国首脑来华,骑摩托车的国宾护卫队是啥来头
-
一带一路上的这些中国技术,震撼了全世界
-
一带一路变成外国孩子的睡前故事
-
最想把什么带回国?20国青年:中国“新四大发明”
-
老挝友人唱了首《一带一路》 很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