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险资举牌潮 像不像80年代的美国
对于资本为王的世界,某一个企业的命运只是恰巧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暗流涌动的背后,或许是一个时代到来的必然。美国上世纪80年代杠杆收购浪潮其实有着最深刻的经济根源:经济下行与公司利润下滑、管理层的代理问题与公司治理问题、公司价值低估和游资流动。[全文]
-
剁手过后, 可知中国制造遇到什么新难题
双11狂欢过后,国内家电品牌可能出现一轮价格上涨来应对成本压力,“剁手族”当初的选择不值得后悔。然而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毛利率迅速摊薄的日子并不好过。此时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全文]
-
中国外交部压力轻了 商务部压力上来了
特朗普是二战后美国坐上西方世界霸主以来,第一位最没有充当世界领导人意愿的美国总统。今后他可能会针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大做文章,与之相关的就是汇率问题、知识产权问题,还有市场准入问题。但也不全都是坏消息……[全文]
-
这是废除产业政策的结果,你还赞成吗?
有没有某些地方的政府在不制定类似于义乌的产业政策情况下,商品贸易产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有,而且还不少。我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河北蠡县。这里有两千多年经营皮毛的历史,但是蠡县政府在产业发展上一直没有清楚的思路。结果十年之间,蠡县留史镇人口减少了一半,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全文]
-
真打贸易战,美国的承受力还比不上中国
特朗普真的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从美国60年的历史来看,共和党执政期间的GDP增速及美国股指等均值数据,都低于民主党,而失业率和通胀均值都高于民主党。中美贸易战打不起来,因为特朗普想要重振美国,需要中国资本来支撑其国内需求;况且要真打起来,美国的承受力还比不上中国。[全文]
-
林毅夫希望的“正确产业政策”永远不会有
林毅夫等人认为,尽管许多产业政策是失败的,但不能由此就认为政府不能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关键不是要不要产业政策,而是制定什么样的产业政策。这种观点很类似上世纪80年代有人捍卫计划经济的观点:不是计划经济本身不好,而是我们没有把计划经济搞好![全文]
-
回应“有限政府论”:不能动辄就贴“不改革”标签
“有为政府”必然是给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政府。“有为政府”的“为”,是为了使无效的市场变成有效而采取的因势利导的行动。而“有限政府”论者经常以建立有效市场的目标代替建立有效市场的手段,把在各方面均不健全的背景下,发展中转型中国家,试图以务实渐进的方式来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努力贴上“不重视改革”的标签。 [全文]
-
有限政府,有为政府?我和林毅夫在争论什么
产业政策争议日渐升级,10月底,田国强和林毅夫在微信群里的PK四小时,火药味十足。双方讨论的重点已经从产业政策深入至,什么是政府作用定位的目标:有为政府还是有限政府?几天前,他们的争论从微信群转移至报端文章,你来我往大战两轮。观察者网在此基础上就他们二人的争论,采访了田国强教授。[全文]
-
数据说话| 无论谁上台,与中国对抗都是错误的
2016年美国大选折射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分化。其根源在于,美国家庭收入不及15年前水平,而且30多年来经济不平等急剧上升。罗思义独家赐稿观察者网,用大量数据,对比中美差距,以及美苏冷战时期的美苏差距,证明无论谁上台,与中国对抗都将对美国不利。[全文]
-
城市化一定意味着拥堵和污染吗?
大家一提城市化就害怕,怕交通拥堵、污染等等,我想说城市化和生态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不矛盾。城市化和生态经济相辅相成,城市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巨大的集约式节约,在城市里搞生态文明建设,其实成本会更低。[全文]
-
没有中国,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衰退
我可能是残存唯一的“中国经济乐观主义者”。虽然我对全球经济前景不乐观,但我认为比起中国经济崩溃,世界经济还面临着更大的问题。而且,如果没有中国这个引擎,世界经济可能已陷入衰退。[全文]
-
维为道来:当现场观众说中国吃了大亏……(视频)
在本期节目中,张维为教授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角度出发,继续讨论中国模式。过去世界的格局是西方在上面,其他国家在下面。西方财富多,理论多,思想多,现在平起平坐了,这个进程已经开始了。中国崛起对整个世界格局、未来发展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全文]
-
中国能否把这只金融老虎关进笼子
伴随着债券违约的频发,9月底,中国版CDS交易规则发布。CDS简单讲即债券违约保险,一定程度上可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但在不少人看来,CDS仅仅是风险的转移,而非化解。CDS曾吹大了美国金融泡沫,眼前欧洲德银也爆发金融衍生品危机,中国版CDS当慎行。[全文]
-
这波“经济悲观论”是怎么来的
近年来,时常有一些关于中国经济恶化的消极舆论,看似振振有词,引经据典,但多少显得过于悲观,有的甚至危言耸听。中国经济长期处在全球增长领头羊的位置,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长期保持全球第一,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国更自信些。[全文]
-
没有中国,世界经济会怎样
中国经济快要崩溃了吗?债务堆积、地产泡沫、国企僵化、银行也在艰难度日……中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描述成下一场灾难的发生地。我的观点是:这些担心被过于夸大了。中国有战略、财力和决心实现伟大的经济结构转型,而这个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要比中国经济崩溃严重得多。[全文]
-
西方筑起高墙,可中共思想还是展现了全球领导力
在西方国家陷入长期新平庸的背景下,中国的思想领导力,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力,正稳步赢得国际信誉。这一趋势在最近发生的三件大事中得到明显体现:G20峰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金砖国家峰会。笔者在重庆参加会议时,这种感触日益加深。[全文]
-
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 需警惕三大威胁
10月19日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GDP增速为6.7%,与一季度二季度相同,中国经济出现短期企稳态势。不过,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仍有隐忧。张军教授认为,债务积累、民间投资意愿低、劳动生产率增幅回落,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三大威胁,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全文]
-
货币超发严重?美联储才是世界最大印钞机
中国部分地方房价上涨,因为货币超发了!中国要告别投资驱动,转为科技创新驱动!中国债务过高,不能再印钞了!这些大众媒体上惯常的流行说法,北京大学国发院教授姚洋近日一一提出反驳:中国M2大,是因为储蓄率高,外汇储备多,比较历年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还没真正开始发钞票呢。真正在全球大开印钞机的是美联储。[全文]
-
债转股:市场化如何以史为鉴?
相比1999年的“政策性债转股”,这是一个“市场化债转股”纲领。上一轮债转股,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当股东做了一笔无本万利的生意,但十几年之后来看,还有三分之二仍无法退出,欠的钱还在央行账上躺着。这一轮债转股强调市场化,但新股东能否帮助企业经营真正改善,退出渠道是否顺畅,少走弯路?[全文]
-
IMF调高中国GDP增速预测,为何?
IMF在2016年10月发布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下调美国2016年增长率至1.6%,2015年IMF预测美国经济2016年将增长2.6%。与此同时,IMF预测中国2016年增长率从去年预计的严重放缓6.3%,上调到6.6%。一向喜欢唱空中国、唱多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怎么了?[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专家:中国已成全球市场经济第一动力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重磅!国家将有大动作 中国品牌发展迎新蓝图!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入世15年,中国赚了多少?
速读责任编辑:吴娅坤
-
中国经济学家市场价值排行榜:第一是…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人口红利枯竭? 厉以宁:那是不了解中国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比美欧还急 日本挑头不承认我市场经济地位
速读责任编辑:王一鸣
-
11月CPI、PPI继续回升 五年来首现剪刀差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人民日报:去产能和保就业 两道题必须一起做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美专家:即使美国不再领导全球贸易,中国也还无法接棒
速读责任编辑:周远方
-
今年城市服务业高薪榜出炉!第一是...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专家:中国2022年或成高收入国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学欧美“耍无赖”日不打算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速读责任编辑:马雪
-
李克强为何在人民大会堂感谢这些人?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证监会主席严厉警告“野蛮人” 透露了什么信号?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外国网友:为何其他穷国不能复制中国的成功?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朱云来为何屡提“钱太多”?
速读责任编辑:周远方
-
12家煤企组团签约 煤炭告别“白菜价”
速读责任编辑:周远方
-
11月官方制造业PMI达51.7% 创两年新高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18地级市GDP破4000亿 有你家么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国务院参事建议放宽签证,引进东盟劳动力
速读责任编辑:梁福龙
-
-
· 中国经济 ·
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间,中国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率,为人类经济史上所不曾有过的奇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早已举足轻重,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颇为引人注目。无论中国经济规模是否如世界银行预测的那样,将在2014年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的超常增长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
外媒:贵州奇迹靠什么?老干妈茅台还有……
速读责任编辑:吴娅坤
-
你不得不看的十本G20研究著作
速读责任编辑:谢珊珊
-
财富福布斯FT,到底谁家的500强才是真的强?
速读责任编辑:王一鸣
-
陈平:重新反思中国和西方的历史定位 兼论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速读责任编辑:谢珊珊
-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十周年庆典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速读责任编辑:陶立烽
-
中国经济发展究竟怎么样?外国人做了四张图来揭秘
速读责任编辑:徐书婷
-
中国经济不会垮 只是在打太极
速读责任编辑:赵岳行
-
外教狂吹中国的5大理由
-
外媒:中国位居“世界几大最好经济体”行列
速读责任编辑:马力
-
史上最全的国产可乐品牌名单,没喝过、没见过、没听过的都齐了
速读责任编辑:陶立烽
-
“互联网+”是钢铁侠派来的救兵吗?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美国黑色星期五来了 中国人要一起疯
速读责任编辑:王一鸣
美国黑色星期五来了 中国人要一起疯
发表时间:2015-11-25 15:27:57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责任编辑:王一鸣中国人的购物节双11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大洋彼岸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同样是一个打折打到腿软的日子。要知道,美国感恩节是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而黑色星期五就在感恩节的第二天。按理推算,今年的黑色星期五将在2015年11月27日正式启幕! 关于黑色星期五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指黑压压的一片人在感恩节后的星期五去商场排长队购物。另一则说法是,因为商店的打折活动一般都在感恩节结束的午夜(即周五零点)开始,感恩节的次日开始,想买便宜货的人必须摸着黑冲到商场排队买便宜货,这也可以视为是“黑色星期五”的一个来历。这种行为有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Early Bird(早起的鸟儿)。 而最被广泛接受的说法则是,美国商店传统上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来记账,红色表示亏损即赤字,黑色表示盈利。所以把这个星期五叫做黑色星期五,用以表示这一天期待会有盈利。 -
200项工程获“鲁班奖”,有啥看头?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住建部:传统村落消失局面已遏制,迈入改善复苏阶段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未来5个月有困难,但未来5年将是了不起的好时代”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冯小刚:我们都是双11节日的老祖宗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外资投行: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速读责任编辑:王一鸣
-
日本国脚:国家队水平下滑如同中国经济
速读责任编辑:邱荔
-
“外国人认为中国经济不行的时候,中国反而会变好”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深度追问张维为:经济减速慌不慌?
速读责任编辑:赵岳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