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印度军费成第四了,离第三还远吗?
2016年简氏防务周刊发布的年度国家军费报告出来了,这份报告一出来不由得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十几万人的英军,军费世界第三居然不够用;俄罗斯世界第五的军费似乎并无显著效果;沙特花钱夸张,打仗也夸张;世界第四的印度军费都买了些什么……[全文]
-
印巴闹别扭中国躺枪 中印关系正在脱轨?
从抵制中国货开始,印度不断发生刺激两国关系的事件。印巴关系对立加剧,印度归罪于中国“偏袒”巴基斯坦;印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受挫,认为中国是其最大障碍。印度人注重现实的小利,不善于从大的视野和格局来看待一事一物。现今中印关系的发展,无疑给中国外交提出了挑战:中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忍受与南亚最大邻国的关系继续下滑。[全文]
-
金砖国家需要躲避哪些“暗礁”?
金砖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必须承认、正视。与经济领域的“金砖失色论”并行,政治领域的“金砖失和论”也有市场。大抵说,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利益基础不够牢固;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外部压力不容忽视。[全文]
-
亲印远中,尼泊尔人怎么看普拉昌达
9月15日起,尼泊尔新毛派总理普拉昌达访问印度。与废黜国王后当选尼泊尔联邦共和国首任总理不同,尼各界对他再度当选总理,充满质疑和忧虑,几乎没有什么期待。普拉昌达和德乌帕承诺将会实施前总理奥利访华时与中国签署的协议,似乎不过是外交辞令。[全文]
-
印度已经不再掩饰,渴望汲取中国崛起经验
在印度门论坛上,印度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辛格上将的主题演讲中,多次讲到“向东看”的重要性,强调要与邻居“互惠互利”。为此,主办方在论坛举办前三天专门写信,询问笔者是否愿意主旨发言。对方透露,在孟买主办类似大型论坛,以前很少邀请中国学者,日本嘉宾倒是不少,因为日本做了大量对印公共外交工作。但现在印度觉得非常有必要听听中国人的声音。[全文]
-
在南海支持中国,是莫迪的骑墙术?
就在今年2月中旬,美军一名高级官员声称,印度海军可能会和美军一道“共同巡航南海”。虽然随后印度军方很快在多个场合否认这种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涉华的敏感问题上,印度已经进入了活跃区间,时不时会做出一些惊人之举。不管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后面发生的一组正面事件都在事实上对冲了前一组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全文]
-
印度总统访华,据说他很崇拜邓小平
穆克吉是“部长收藏夹”,从内到外,从经济到军事,30多年来他几乎染指过所有重量级部长职务;此外,穆克吉还是“发展改革派”,他不仅因为倡导经济增长获得好评,还在拉奥发起的印度“改革开放”中冲锋在前,据说他还是邓小平的崇拜者,时常引用后者的治国理政名言。[全文]
-
我们印度为何不受邻国欢迎
没错,印度的小邻国的确时不时地想要打中国牌,对此我们的对策既不应是狂妄自大,也不应是推动政治更送,而应是运用创造性的、耐心的外交手段。此外,重要的一点是,要承认印度根本没有这样的物力与中国在周边地区展看一场零和较量。[全文]
-
印度要在越南建卫星监测站 ,专门看中国
越南对于引入域外势力一贯较为谨慎,而印度也一直秉承“战略模糊”的骑墙策略,很少选边站队,但是近年来两国在防务、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却毫不含糊,有迹象显示针对的正是中国。越南和印度虽然有着迥异的国家利益和战略传统,但是两国在战略合作上却显出干柴烈火的架势。[全文]
-
尼泊尔新总理首访为何不是中国,仍是印度?
此前媒体报道,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塔帕称新总理将打破常规,首次出访选择中国而非印度。在印度封锁尼泊尔的背景下,这似乎也颇合情理。然而,1月6日,塔帕在尼泊尔记者俱乐部证实,奥利第一次出国访问是去印度。剧情为何发生反转?[全文]
-
印度支持亚投行,为何疏离一带一路
从印度人的角度而言,中国人犯的错误是在时机的选择上,具体说是在中巴经济走廊的问题上。看看过去,印度几乎是亚投行的第一个支持者,支持还有我们支持中国的BCIM走廊,甚至中国海军在印度洋巡航,印度政府都表示了支持。但是巴基斯坦人进来后,一切回到了起点。[全文]
-
我在印度当大使
几个月前,一名中国记者为印度新德里一名白血病儿童患者捐赠造血干细胞,孟买的一个小女孩看到有关报道,十分感动,写信给我表示长大愿做中印友好的使者。我邀请她和父母到使馆来参加国庆招待会,鼓励她好好学习,将来做中印友好事业的接班人。[全文]
-
印度制造取代中国?看看就知道了
“2018年,印度的制造业竞争力排名可能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这一论断从2013年开始进入舆论,流传至今。印度制造业接棒中国,印度制造业接力中国起飞、中印制造业优势互补、印度制造追赶中国……各式各样的新闻标题,眼花缭乱。印度制造真的会取代中国吗?咱们用图说话。[全文]
-
印度为何“恶搞”尼泊尔
尼泊尔颁布新宪法后,印度对其实施封锁,延续至今,尼泊尔药品已告短缺。印度这次封锁行动背后的理由,其实是为了控制尼泊尔的水资源。然而印度的通盘计划被尼泊尔新宪法对公民权的规定和对提议的联邦省的划界挫败了。这两个宪法条款如何挫败了印度的计划?[全文]
-
印度自由了,却想殖民尼泊尔,我们该请求中国帮助
尼泊尔应该请求中国帮助。我确信中国不会拒绝。但往往是我们没有利用中国的帮助。1972年我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问中国,向中国提出新的修路计划,周恩来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这个请求。但是在签署协议时,我们又一次因为印度的压力,突然犹豫了。[全文]
-
莫迪也去美国见IT大佬,中印收获有何不同
印度网民多达3亿,数量居世界第二,但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2%,远低于中国的49%。在印度9.05亿农村人口当中,使用网络者仅占6.5%。印度总理莫迪将普及互联网、弥合网络鸿沟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全文]
-
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先干了这碗恒河水
西方媒体上正出现越来越多类似“‘印度龟’将超越‘中国兔’”的论调。“中印之争”被西方媒体炒了多年,而这种炒作近年越来越偏向“中印经济增长速度之争”。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超中国正是西方人眼中一个重要论据,这一论据似乎今年就能实现了?[全文]
-
中俄印齐聚上合,开演"三国演义"?
与中俄、印俄关系相比,中印关系不管从亲密程度还是从稳定性上说都难以望其项背。一旦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就可以把这三对关系置于同一框架内,使三者之间产生良性互动与约束,与中印两国关系都相对较好的俄罗斯就可以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全文]
-
敢问路在何方:印军仍将在边境爬行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印媒质疑政府在中印边境的战略公路计划:原计划预定工程将在2012年完成,如今却推迟到了2018年。因为在这73条防御公路中,造好的不过19条。[全文]
-
小米、腾讯、阿里,都是印度的榜样
希望莫迪总理能把中国商业领袖的理念从上海带回新德里,提升印度数码战略的高度。莫迪可以鼓励中国企业多与印度科技公司展开合作,还可以学习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用科技解决印度国内的公共问题。[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印媒:中国将解除牛肉禁令 印度有望改变逆差
速读责任编辑:曹泽熙
-
印媒又污蔑:中国长年支持印反政府武装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印媒:不怕巴基斯坦的潜射导弹
速读责任编辑:荀越
-
印媒称与“一带一路”撞车,中国阻挠印“季风计划”申遗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印陆军新参谋长称不惧中巴:准备好两线作战
速读责任编辑:李焕宇
-
印媒称中国"越界"次数大减 印挫败"入侵"能力提升
速读责任编辑:张晨静
-
印度第四次试射烈火-5成功 印媒宣称将与五常平起平坐
速读责任编辑:荀越
-
印媒:尼泊尔明年将与中国首次联合军演
速读责任编辑:王骁
-
印俄开发增程布拉莫斯 射程600公里
速读责任编辑:荀越
-
印度总统会见达赖 外交部:强烈不满
速读责任编辑:王一鸣
-
中尼开货运“快递” 印媒:将严重打击印度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印度正落实10亿美元贷款 帮蒙古渡过中国“制裁”难关
速读责任编辑:隆洋
-
虽然还是打不远 印度坚持订购国产火箭炮
速读责任编辑:荀越
-
被“中国封锁”?蒙古向印度寻求支持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印度将为越南训练苏-30飞行员
速读责任编辑:郭光昊
-
美军原指望印度航母帮忙制衡中国,考察结果……
速读责任编辑:梁福龙
-
林毅夫:中印合作空间大 不看好西方迅速复苏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印媒:中国龙已降临印度洋!
速读责任编辑:周远方
-
刚签完核协定 转身就闹别扭……
速读责任编辑:马雪
-
印度称中国阻其入核供应国集团 美媒:不要一味指责中国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
· 龙象之间 ·
佛家认为水行者中龙力大,陆行者中象力大,故以“龙象”喻修行者中有最大能力者。不知何时,“龙象”被安到了中国与印度头上,仿佛两者真要角力一番。中印虽然在边界问题上仍有分歧,在克什米尔等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毕竟同为金砖国家,应当搁置争议,加强合作,为构建更和谐的全球秩序而努力。
-
印媒:抵制中国货很幼稚 亏的是我们
速读责任编辑:高雪滢
-
青藏铁路将延伸到尼泊尔,印度网友不淡定了
速读责任编辑:陶立烽
-
“莫迪总理你自拍躲那么后,在黑我们家强哥哈”
速读责任编辑:隆洋
· 自拍首秀 -
迎莫迪国宴菜单现拼写错误?
速读责任编辑:董佳宁
-
晚上请莫迪吃了什么?来看菜单!
速读责任编辑:邱荔
-
我从西土天竺而来 求东土真经
速读责任编辑:隆洋
-
印度的雾霾太严重 莫迪不得不宣战
速读责任编辑:邱荔
-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距 想给上海颁“安全奖”
速读责任编辑:邱荔
在华印度人体验中印差距 想给上海颁“安全奖”
发表时间:2015-04-15 16:05:54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邱荔据印媒统计,在中国生活着4.5万印度人,上海约5000人,北京一两千。近日,《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在华印度人,听他们讲讲在中国生活的体验,对中印差距最直接的感受,也为迎接印度总理莫迪5月的访华之旅。 上海印度人协会主席阿密特•怀卡尔在采访中,再三称赞中国人的守时和勤奋,他还说:“每次遇到新来的印度人,我都会告诉他上海给我们的安全感超过世界很多地方。我们应该给上海颁一个‘安全奖’。” 在北京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的珊妮,谈到为什么放弃美国名校而选择中国大学时说,她认为,再过二三十年中国肯定能超越美国,因此,她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见证历史”。 一位在中国生活了8年但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学者说起1962年的那场战争,他认为,印中合作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还说,以前印度的领导人喜欢把耳朵捂上自己做决定,但莫迪不是,更喜欢倾听别人的意见,比较开放,亲和力强,因此赢得很多海外印度人的心,有不少印度人为投莫迪一票而特意回国。 -
除了小米,这些公司也曾陷“地图门”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刘铁生:我在中印、中越前线拍摄战争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毛派强硬 尼泊尔议会“打”起来了
速读责任编辑:关文平
-
担心泄密 印度空军禁用小米手机
-
我军西藏边境巡逻队将不再“邋遢”
-
习近平会见柯棣华家属并颁发友谊奖
-
柯棣华医生和他的中国夫人
-
彭丽媛正在“悄悄地征服印度”
-
莫迪招待宴:150道菜 全素
-
莫迪:习总来,坚决不能停电!
-
独家:在习近平之前,我走访莫迪家乡(多图)
-
在印度 荡秋千(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