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珠海风电站影响环境?是港媒zuo吗
近日,有港媒就珠海桂山海上风电站的建设情况,记者采访多位风电、环保专家,从鱼类到海豚,从电磁辐射到民调漏洞,看得出港媒对现有的环评报告信心不足。而新闻中呼吁建立的“跨境”环评机制,又透出担心被排除在外的危机感。这一切,太像过往“民意狙击能源项目”的序曲。[全文]
-
李河君回应汉能遭调查:纯属谣言
5月20日,汉能股价腰斩,同时,李河君“被控制"的传言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昨日,李河君在接受新华社《真相》节目专访中回应了各种传言,并否认被香港证监会采取措施。观察者网特整理采访全文。不过今日下午,香港证监会发布声明称,证监会已进行调查。[全文]
-
奥巴马在中东进进出出,我们为何绕着走?
“一带一路”海外发展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习主席过去两年中访问过的除美洲以外的所有国家,但“一带一路”的两条路线似乎都绕过了中东地区。这是否真实反映了中东地区在中国新一届领导外交议程上的地位呢?[全文]
-
探矿复兴,国家与市场做对了什么?
我国矿藏勘探行业“梅开二度”。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有条件地引入市场找矿机制。而航天高科技的规模化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对万米深度地层进行精准勘探的国家。[全文]
-
海油981是被美国逼退的吗?
海油981转场的消息让网络炸了锅,但转个场怎么就成听“美国话”了呢?只要反问一下,就知道逻辑不通。美国在中国周边天天说话,是否有效过?这事背后另有隐情。[全文]
-
西方对中国能源投资爱恨两难
李克强访英期间,英国石油与中海油签订天然气合同。中国要防范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变。除了与能源出口国直接合作之外,中国近年在保障能源进口安全上还有一个重要策略……[全文]
-
特斯拉汽车,烈火中新生?
只要维持住“钢铁侠”形象,特斯拉汽车老板马斯克随时可以通过新的项目从股市上继续套钱。这种技巧,而非容易自燃的特斯拉,才是马斯克真正的“创新”。[全文]
-
一周图说:俄罗斯的气 中国买贵了吗?
中俄4000亿美元天然气协议尘埃落定,签约双方皆大欢喜,但激烈争论仍在舆论场内持续。中俄协议不是简单的经济账,但很多人还是忍不住问一句:价格到底是多少?有人说中亚天然气只要200美元,比俄罗斯的便宜很多,但这种说法准确吗?[全文]
-
中俄能源协议:世界经济去美元化?
中俄此次达成的能源协议,在两个方面都令人瞩目:其一就是数量巨大,另一个不太为人所提及的是,两国可能开创能源交易的新模式,具体说就是绕开美元。一旦中俄能源贸易转向以卢布和人民币为结算单位,世界经济、政治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刻。未来若干年内,如果这一切成真,美国将会为当前的乌克兰和东亚的鲁莽冒进而后悔。[全文]
-
是什么影响了我国的能源独立自主?
3月26日,WTO正式裁定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违规。有分析指出,西方国家眼下并非急需中国加大稀土出口量,而是有意针对我国战略资源的出口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国内产量供给、能源进口特别是油气进口两个渠道来实现,能源对外依存度越高,我们面临的风险就越大。要将这一问题解决好……[全文]
-
中国稀土“假痛”何时了
由于中国在稀土政策上的破绽,中国通过配额管理保护本国稀缺自然资源的努力,终究在最近一败涂地:3月26日,WTO正式裁定中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违规。但更令人痛心的是,与极受舆论关注、挖一千年也挖不完的稀土相比,二三十年内就可能挖绝的钨矿、钼矿,却几乎没有人关心。[全文]
-
不能让"碳税"卡住中国的脖子
化石能源的利用造成了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有多国开征了碳税,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国际上一般都给予本国支柱产业、高能耗产业以减免优惠,以减少碳税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独特,煤炭一家独大,而现代煤化工行业又刚刚起步;应参考国外经验,设置合理的税率、税收优惠,谨慎选择开征时机。[全文]
-
水电开发才是真环保
受到国外极端环保的误导宣传影响,舆论总是认为河流最好是自由流淌,“水库大坝的建设将破坏自然生态”。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人类文明确实与纯自然的生态存在着某种矛盾。大家可以到全世界看看,不管走到哪里,不都是水电开发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越好?[全文]
-
第三次工业革命由中国领导
在领跑新工业革命的道路上,中国有两项优势。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拥有可再生能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沙特阿拉伯。其次,中国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发现从零开始,反而会发展更快。而中国的领导人能够从长期视角来思考这些问题。[全文]
-
“中缅”油气管道背后的四国庄家
鲜为人知或令西方的战略家们暗暗感慨的是,在中缅油气管道的股权结构安排上,中方的“大度”极富政治智慧和市场智慧。在该项目中,中方占股50.9%,缅方占股7.4%,韩国占股29.2%,印度占股12.5%。也即,以规范之说法,中缅油气管道的全称若按股权大小排列,应该叫“中韩印缅”油气管道。 [全文]
-
看看页岩气有多“干净”
在奥巴马最近关于气候的演讲中,把页岩气与可再生能源相提并论,称其为“清洁能源”。但这种天然气绝非“清洁”。我们能以可承受的成本、快速扩大可再生的风能、水力、太阳能和能效技术的利用规模,创造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和一个真正清洁的能源未来。我们缺乏政治意愿,政策制定者需要聆听独立科学家的呼吁。[全文]
-
进口煤改写中国能源格局
目前,60%以上的电厂开始采购进口煤。继2012年高达2.9亿吨的煤炭进口量之后,今年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煤炭产品进口猛增30.1%,达8000万吨。一方面是需求萎缩,另一方面是进口煤的冲击,中国的煤炭市场经历着深度调整,中国的能源格局也正处于巨变之中。[全文]
-
可燃冰,安倍的新武器?
2008年在新泻外海发现的油气资源,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油气田,但是安倍政府终究可以借此扩大对领海及其专属经济区的海底资源的调查和开发,尽一切可能加强日本在能源和资源上的自给率。在发表他的海洋资源开发计划的时候,安倍又一次针对性地点了中国的名……[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上海新能源汽车突破10万辆 跃居全球拥有量最大城市
速读责任编辑:陶立烽
-
破垄断、减雾霾 全球单体最大煤制油工程投产
速读责任编辑:梁福龙
-
神华一煤矿建成35座地下水库 相当于两个西湖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OPEC终达成石油减产协议 美国人乐了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我国首座百万吨LNG工厂通过大考 为打破西方垄断铺路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中国原油首次大幅减产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争夺定价权 首个国家级油气交易中心在沪运行
速读责任编辑:梁福龙
-
美开启“氘—氚”核聚变研究 能量将放大500倍
速读责任编辑:孙武
-
电力“十三五”规划:内陆核电仅作研究论证与前期准备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去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增量占世界40% 领跑全球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9月我国三大煤炭主产区产量跌20% 煤价飙升
速读责任编辑:武守哲
-
辽宁将建世界最大化学储能项目 总投资35亿元
速读责任编辑:张珩
-
中国9月原油产量大跌 创下六年新低
速读责任编辑:廖志鸿
-
俄大学称将造出寿命达100年核能电池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中国再超美国成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速读责任编辑:庄怡
-
俄最大私营油企:停止与中石油谈伊拉克项目
速读责任编辑:梁福龙
-
2020年 我国页岩气产量力争达300亿立方米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存煤偏低!发改委本月第二次要求增产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沙特取代美国 重回世界最大产油国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东北首座核电站一期全面建成 国产化率逾75%
速读责任编辑:何书睿
-
-
· 能源战略 ·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家的发展咽喉,只有保证了能源供应的畅通无阻才可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国家,能源战略的制订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绕开能源瓶颈、应对其它各国的能源战略部署,将对中国下一步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