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街头运动,为啥法国比德国更激烈、更频繁?
在德国,罢工是劳资谈判无果后,从业者为争取利益采取的“最后手段”,理性成分较大,可控性强。在法国,罢工是民情难达“天庭”后的维权方式,是民众发泄愤怒的一种渠道,是逼迫政府让步甚至倒台的“政治斗争工具”。[全文]
-
德国政治地震,不只是默克尔
基民盟顺利更换党主席,10月政治地震所带来的余震,勉强算是告一段落。然而,德国政治的“另一半”也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和力量转换。“难民”话题貌似“毒性”不小,碰者非“死”即“伤”,其实不然。[全文]
-
默克尔大势已去?放弃党主席能否换来总理宝座的安稳?
默克尔已经知道,这次支持自己的党内对手梅兹重新出山的不是别人,正是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朔伊布勒。鉴于老朔在党内的分量地位和运作能力,“默婶”深知自己的大势已去,所以干脆以退为进,希望能用“放弃党主席一职”的代价换来“总理宝座的安稳”。 [全文]
-
将中美争议比作“英德之争”恰当吗?
英德冲突发生在一个帝国主义时代,近代西方列强的发展乃是以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依附地位为代价的,德国崛起并不改变这个基本游戏规则。相比之下,中国的崛起客观上冲击了这个仍然充满剥削与压迫的国际秩序,因而也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阻挡,但这从本质上不同于一百多年前的英德冲突。[全文]
-
法国这个“五代机”模型…认真吗?
有人战斗机才代表战斗机科技的最高水平。NGF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也是一个遥远的计划。这或许寄托了21世纪法国乃至欧洲(至少是大陆欧洲)战斗机的希望,不管最终结局如何,很是值得关注。[全文]
-
放弃连任党主席,“默克尔时代”进入倒计时
1999年12月,基民盟深陷科尔的“献金丑闻”中,时任党总干事长的默克尔发文写道:“我党应学会自己走路,必须具备即便没有像赫尔穆特·科尔这匹老战马亦能与政治对手过招的自信,必须像处于青春期的人那样勇于脱离父母,走自己的路。”现在历史轮回了。[全文]
-
盟友“关键州”受挫,默克尔离谢幕不远了
这次虽然只是一个州的选举,却一直被视为反映默克尔地位是否还稳固以及目前大联合政府状况的“晴雨表”……德国无疑正在告别“默克尔时代”,巴州的这场选举或许就是为默克尔谢幕准备的一个舞台。[全文]
-
放眼德国政坛,也许我们忽视了这个党的异军突起
绿党的队伍不断壮大,仅今年就新增党员三千名,目前全国绿党党员人数为六万八千名,有望年底突破七万大关。不论是从各个机构的民调、还是党员规模的增速,德国绿党显然已经走出了年初联邦大选组阁失利的阴影,正迎来崭新的繁荣局面。 [全文]
-
“一带一路”倡议成功跨过五周年,德媒也跟着纠结了五年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功跨过五周年,正式迈入了“新五年”。德国主流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初期的“疏离旁观”到近期的“喜忧参半”。 2017年以来,不同报道主题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立场。[全文]
-
企业民主管理被曲解成“化私为公”?请看看德国的例子
在德国公司内部,重大决策的形成机制与安排与其它国家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根据共同决策法,雇员以在监事会中获得席位的形式合法地分配到所有的公司决策的控制权;二是根据公司法,许多重要的管理决策必须征得工人委员会的正式同意。[全文]
-
难民危机,让德国意识到非洲政策应该学中国
通过非法渠道去欧洲的难民中,很多都来自非洲。德国之前对非洲的发展援助计划更多是输出西方的价值,而现在他们看到,要向中国学习,发展援助非洲,最终是要让他们有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否则所有的事情都是短期的。 [全文]
-
勒夫、默克尔、土耳其裔,都要接着干
德国人长期扭曲的民族情感一方面亟待喷发,另一方面又已成为某种惯性。政界已在讨论足球带动起来的民族自豪感是否有“潜在的危险性”,特别令人诧异的是,提出这类问题的恰恰是年轻一代政治家。在他们眼里,这种失而复得的民族情感很容易陷入歧途。[全文]
-
还有这种操作?《纽约时报》把当今德国称为“第三帝国”,不是比喻
如果德意志第三帝国还想要继续,就需改变现有的领导者对自己的地位的认知。矛盾的是这可能要求他们意识到他们目前所管理的这个复杂体系不可能从松散的帝国演变为欧洲联邦,它有成效的统治只能交由一个更谦虚的、自我批评的、无私的社会精英。[全文]
-
为什么爱看足球| 在勃兰登堡门前,见证德国绝杀
我的身后是表情凝重的德国球迷。很多人在脸上画着国旗,手里举着国旗。除了世界杯期间,我似乎从未在德国见到过数量如此多的国旗“共聚一堂”。德国人,怕是当今世界上最不“爱”国的了。[全文]
-
德国这四个少数民族,为何国家认同有高有低?
欧洲语境下的少数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本就是一对相伴相生的矛盾共同体。对于德国这类非传统移民国家来说,由于国家认同更多地由战后宪法决定,因此国内少数民族的两种认同之间的冲突不大,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较少产生威胁。[全文]
-
狗咬死人却被奉为“自由斗士”,这些德国人是怎么想的?
一斗牛犬因咬死两主人,被政府处死。德国约60人为此示威游行,称“安息吧,Chico; 是媒体、政治和无能的当局谋杀了它”。他们称狗为“英雄”,是“自由斗士”,他们甚至以切·格瓦拉的名字命名死去的狗——“Chico-瓦拉”。[全文]
-
默克尔虽频频访华,但对中德继续走近不能太乐观
上周三,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启了任期内的第11次访华。 在美国退出《伊核协定》的大背景下,默克尔此次访华有意突破“经济的巨人,政治的侏儒”的困境。不过,德国还没有完全达到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超越意识形态差异进行合作的高度。 [全文]
-
中美贸易战不打了,默克尔访华什么滋味
默克尔此次访华,除反应两国经贸关系非常密切之外,还是一次在新的国际格局中重新调整德中和欧中战略关系的重要契机。中方对此一直很感兴趣,但默克尔的公文包里是否带有这个方案呢?[全文]
-
魏玛三角:德法波又坐到一起,能治好欧洲吗
这或许也是“魏玛三角”的某种宿命吧:平日大家都并不真心重视这个平台,甚至长期闲置冷冻;一旦出现危机和各有所需时,三方才高调宣示合作的意愿,而且每次都反复使用类似的语言:“重新激活”。而这个外交辞令所反映的恰恰是机制的“半死不活”。[全文]
-
德国逮捕加独分子,是在“自找麻烦”?
德国“叛国罪”虽然与西班牙的“叛乱罪”有雷同之处,但德国这一条款的前提是“使用暴力”,或最起码也要“不惜”使用暴力。对普吉德蒙的另一个指控是“挪用公款罪”,便于引渡,但判决则会轻许多,而且西班牙只能据此指控进行庭议和判决。[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德科学家紧张关注“嫦娥”:望一直开放国际合作
-
“小默克尔”当选德国基民盟主席
-
乌盼德放弃俄天然气管道:外长不答应,默克尔接班人却支持
-
德紧缺AI人才,目光瞄准中美
-
德国想查查存在美国的金条,被拒了
-
德财长劝法国:要不把安理会五常让给欧盟?
-
别再捧杀华为了!签下德国6400亿中东2700亿5G订单纯属瞎扯!
-
德国依旧“东穷西富” 中产阶层缩水两级分化加剧
-
默克尔力挺马克龙:就是要建欧洲军队!
-
德媒:德军现役200名极右官兵正密谋暗杀多名政客
-
曾经上街“反共”的德国人 如今又游行支持“极右”
-
美国威胁太空部署核武器,德外长却对中国施压军控
-
市场报价260万欧元,有买家了
-
又被“提醒”中国影响,这国总统忍不住了:烦!
-
世界排名第一的德国制造,“回”中国了…
-
他,德国护士,承认杀了100名患者
-
中文“特难学”?德媒分析为何德国学中文的人不多
-
默克尔宣布将放弃连任党首和总理
-
关键州再受重创,默克尔位子不稳?
-
中企在非投资如火如荼 德国:争不过,合作吧
-
-
· 德意志 ·
“德国制造”是这个欧洲强国的标牌,不少中国人对德国印象最深的是其“牛气十足的工业制造业”。100多年来,无论是一战和二战前,战后重建,还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即便美英趋之若鹜追求“金融神话”时,德国始终坚守立国之本,也因此成为在这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西方国家。可惜这辆德意志战车也会故障,邻国糟糕的表现拖累德国经济。糟糕的产出数据正在削弱其经济陶醉感。
-
德国工厂1吨巧克力泄露...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
“高中生集体行纳粹礼”照片疯传,美国警方介入
-
台理发店招牌似纳粹标志 德方:难以置信,立即移除!
-
传谣“留学生遭撒旦教死亡威胁” 网民被行拘3日
-
传谣“留学生遭撒旦教死亡威胁” “吐槽君”家族被封号
-
德国俩老人逃离养老院 被发现正在重金属音乐节上“蹦迪”
-
德国“兽母”竟把儿子卖给恋童癖 被判12年半
-
土总统:已和厄齐尔通话,他爱国
-
宝宝喝完爱他美新配方奶粉竟呕吐!数百英国父母怒了
-
卫冕冠军魔咒!德国0:2韩国爆冷出局
-
德国球迷别哭了 输球可能是历史原因…
-
卫冕冠军德国队首战爆冷 0:1不敌墨西哥
-
“历史照片”下一秒
-
这个国家够“清奇” 想政府出钱拍色情片
-
德国发小龙虾“开吃令” 中国网友:做法不对,换我来!
-
人民日报:体育赛场不容政治挑衅
-
中德U20赛场现“藏独”旗帜,中国队员离场抗议
-
德媒评男乒胜利:站在中国的长城上跳舞
-
德国公开赛,国乒仅获女单冠军
-